走进泰州(二)
□章海耘
泰州古称海陵,又名江州,据马令的《南唐书》中记载,南唐开国之初“供亿公费,不知限极,烈祖喜之,以海陵为泰州”。千百年来,因此地风调雨顺,安定祥和,被誉为“祥瑞福地”,祥泰之州,故称为泰州。另因地处苏中,为水陆要津,咽喉据郡,兼融吴楚越之韵,汇聚江淮海之风。这里江海交会,气势磅礴,唐代诗人王维为之惊叹:“浮于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喷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可见,泰州自古以来就是水陆要冲、兵家必争之地。
对泰州的最早认识来自于儿时的一部电影《东进序曲》,这部拍摄于1963年的彩色故事片,片中反映新四军渡江北上发生在泰州的一段故事,故事的原型是陈毅。陈毅初到江北,为了抗战统一战线,曾三进泰州,与泰州周边地区地方实力派进行谈判。其中泰州最有名的人物当为李明扬与李长江。二李当时分别任苏鲁皖游击队正副总指挥,手下有近四万人。在抗战初期的苏中地区,二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陈毅三进泰州与李明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影响了李明扬的后半生。
游泰州城区的第一站当属凤城河,凤城河确切来说是一个大景区,包括柳园、桃园、梅园。我们车停在河东岸的泰州老街停车场,穿过600多米的老街便进入桃园。桃园内桃花品种极多,曾是南明作家孔尚任寄寓之处,孔尚任在此处创作出经典名剧《桃花扇》。《桃花扇》可谓是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相得益彰。至河边,便是桃花渡。我们一行上得画舫渡船,徐徐离开渡口。坐在舫上,微风拂面,头顶是皓月当空,船下是碧波万顷。凤城河畔有一座高耸入云的仿古大楼,这座大楼就是传说中的观海楼,相传观海楼是滕子京所建。时年,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在泰州为官,范仲淹忧国忧民,在泰州就已写出了君子不独乐思想,至滕子京调至岳州为官,重修岳阳楼,邀请仍在泰州的范仲淹作序。范老先生便创作出名作《岳阳楼记》,并留下了广为流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泰州古时靠海,东边不远就是黄海,现在的连云港市在那时还沉在海底,花果山也还只是海中一个小岛,人称蓬莱仙境。在北宋年间登观海楼是可以望到长江与黄海接壤的,故有“观海”二字,同时也比喻泰州人心比海阔,思想超前。
到泰州城区的第二站便是乔园。乔园不大,北临税务桥路,西靠海陵路。泰州竟然有条税务桥路,不禁让人称奇。这难道是国税局修的桥,地税局造的路?乔园不大,但是园内亭台楼阁俱全。乔园原名“日涉园”,取晋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园日涉以成趣”句意而得名。清康熙初年转归田氏,雍正年间园归高凤翥,易名三峰园。咸丰九年(1859),吴文锡购得此园,更名蛰园,旋入两淮盐运使乔松年名下,因称乔园,延谓至今。乔园文化气息浓厚,相传1956年梅兰芳回泰州探亲,就下榻于园内因巢亭,园中至今保留有“梅兰芳下榻处”。园内的巨大槟榔石最让人称奇,据称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槟榔石,有将近一个乒乓球桌那么大。上世纪中叶,经常有学生来此写作业,游玩。
泰州工商银行还是应该去看一看的,这幢建于泰州市中心的“工行”高耸入云,很是气派,有唯我独尊的霸气,是泰州第一高楼。从“工行”大门进入后门出来,到了“工行”停车场,可以看到一座独门独院的小平房,门牌是“多儿巷1号”,据称这是“华夏第一家”。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