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www.hzhjmb.com
《物友报》通讯员湖南采风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物友报 - 2019年第11期 - 第三版 - 《物友报》通讯员湖南采风专版
《物友报》通讯员湖南采风专版
 
第三版  加入时间:2019-12-02 09:14:20     点击:1171

 

编者按:十月下旬,公司组织本报通讯员前往湖南采风,由于途中天气突变,风雨加上降温,令人措手不及,但大家饱含热情地走完所有行程,而且感悟颇深,写出了不少优质作品。本报特地遴选数篇稿件刊登,以飨读者。

务得事实,每求是也

 

在长沙岳麓书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讲堂檐前悬挂的一块巨匾,上书“实事求是”四字,隶书体,未具款识。查史料,知其为1917年迁入岳麓书院办学的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所题之校训。讲堂两侧还有宾步程所集的对联“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也可以算是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对实事求是的一种诠释。

毛泽东同志饱读史籍,且早年在长沙读书,对岳麓书院此匾应有所知。1941年在其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对实事求是作过经典阐述,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同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主观经验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1927年,毛泽东同志基于党内外对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被忽视的问题,专门考查了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地农民现状,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是其实事求是思想跟实践的一次探索。1930年春写的《反对本本主义》论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思想路线问题。延安时期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著作极大地统一、提高和武装了全党,为我党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新的时期,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他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联系到实际工作,我觉得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实事求是思想的精髓:一、多学习,掌握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滋养,自觉坚持和运用科学发展观,广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做到学以益智,励老,立德,修身。二、学以致用。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要积极应对党内外,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工作体系和工作条件的深刻变化,知识更新的周期变化,确实有效地掌握企业自身的各种实际情况,合理合法决策。三、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能赚麻烦,图省事。

实践反复证明,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是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只有经常广泛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才能更好地推进企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陈卫星)

攀登高峰的前提得有信心

 

十月下旬,我前往湖南采风,在前往衡山的途中开始下雨,而且越下越大,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气温也越来越低。从艳阳高照的江南秋高气爽天来到天气多变的湖南,又遇突如其来的下雨降温,令人措手不及。尽管事先都有所各种准备,但还是感到事发突然。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一千三百余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之美誉。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这诗写出了衡山的特别之处。

正是因为衡山的特别,大家冒着大雨和降温登衡山,还要登上衡山的最高峰——祝融峰。登上山顶,当然是体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其实,登山之路非常地艰难,特别是像衡山这样的高山,山高路陡,在雨中道路又特别湿滑,稍不留意就会摔跤,而且山上浓雾漫延,能见度几乎在十数米远。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登上山顶去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登不登山?给大家出了一个难题。最终,大家还是选择了登山,如果放在平时,大家可以等天晴了,气温上升了,没有浓雾了,再登上山顶去欣赏与众不同的景色,还能感受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候很难下定决心,让人左右为难。在摇摆中很有可能选择不登山,这样,大家可以看到想象中的景色,感觉到想象中的意境,却不能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景色。就像这次登山,雨中在雾中的衡山,虽然没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人生如此,工作如此。我们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同样一件事,或许我们的人生就会不一样,我们的工作状态不一样。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稍不留心就会被时代抛弃;因而,我们必须积极向上,虽然前面的路坎坷不平,压力山大,或因某种原因,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但只要我们肯努力,有信心,就像此次登山一样,信心足了,路就在脚下,又何惧那些艰难险阻?在自我的前进路上,感受不一样的风景,会走得更轻松更愉快。

(游子)

雨中登衡山

 

国庆期间,我观看了电影《攀登者》,又值此次采风活动要冒雨登衡山顶,颇为期待。身为江南水乡人,我对于三山五岳的向往与生俱来。特别是在走近潇湘大地的名山衡阳时,我更想尽早一睹其真容,一览衡山之壮美风光。

这天,恰逢入秋以来第一次降温,早起乘车从长沙出发,窗外飘着小雨,为降温添加了几丝湿意。中午时分我们一行人终于到了神往已久的南岳衡山,下车之际,感受到了山里透骨的寒意,此时山下已经细雨蒙蒙,而山上则是浓雾、劲风,寒意袭人。但这寒意丝毫没有影响我们攀登衡山的热情,“全副武装”地开始了我们在雨中徒步登山之旅。

在沿着蜿蜒盘旋山路徒步前行时,天气突变,时而毛毛细雨,时而瓢泼如注。我们一行在风雨中赶着路,雨披裹在身上丝毫抵挡不住骤雨的洗礼,雨水不但打湿了衣襟和鞋袜,还顺着脸颊向下淌,眼镜上因温差起了白雾。这样的登山甚是难受,对于奇松怪石的美景和文人圣贤笔墨也无暇驻足欣赏,一心只想登上顶峰。

经过一小时的艰难步行,终于爬上了被称为南岳“四绝之一”的祝融峰。可以稍稍歇口气了,大家竞相在南岳衡山石旁照相留影,放眼望去,只见山间云雾缭绕,雾蒙蒙的,都快要挡住我们的视线了,犹如一块白色的手帕缠绕于群山之间,别有一番风味,面对如此美景,疲惫的倦意渐渐消散。祝融峰上,烧香拜佛的香客云集,香烟萦绕,袅袅升腾。祝融殿里的香客都在朝拜,看着他们带着祈福之心不畏风雨登上海拔一千三百余米的高峰,不顾湿透的衣衫虔诚地膜拜,这是一种信念,一种能为了心中所想而付出努力行动的力量。

我们在享受了一阵山风和细雨的沐浴后开始返程。

雨中登山,不虚此行,多了遐思,多了感悟,这是一次美丽而难忘的登山,让我感受到了雨中漫步的快乐。同时让我想到了电影《攀登者》中的中国登山队员历经十五年的坚守,为了被世界所承认,不怕牺牲,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用人梯测量出来的八千八百四十八米多的珠峰高度。

此次登衡山顶,也让我想到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攀登精神”,得有奋斗的目标和努力前行的精神。在坚守岗位的同时,敢于向困难发起挑战,全面掌控自己工作的要点难点,做到坚持不懈,更可以无畏未知,勇往直前。

(徐添桦)

橘子洲头感伟人情怀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是毛泽东主席词《沁园春·长沙》。词中磅礴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感,终于有机会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其中魅力……

历史的第一幕就在这问天台上演,一听这个名字就带着霸气,带着从容,带着伟岸,心中不禁联想起了屈原《天问》中的“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屈原要为天地求得一个解答,为万物找出一个因果,而此地取名问天。而此地的问天,既有屈原叩问苍生的忧国之心,又比屈原更多了些王者的报国之志。

“问”是一种求索,是一种创造,问的是什么就决定了我们人生的境界和高度。我们问的可能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但同样的地点,青年的毛泽东在这里问的是革命的道路、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复兴,大情大爱,让站在这里的我倍感渺小,同时也神情激荡,一种家国情怀油然而生。一位伟人,一个时代就从这里走出,滚滚的湘江水以摧枯拉朽之态势冲击着近代的淤塞,一路呼啸洗刷着中华大地,将革命的火种播散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如果说这里最让人震撼的还属那座横空出世的伟人毛泽东的半身雕像,这种震撼直击心灵。雕像每个长宽数据设计都有其独特的意义,高三十二米,代表着当时毛主席时值三十二岁,长八十三米,宽四十一米,“8341”正是毛主席当年警卫部队的番号,每块石头规格是1.2×2.6这与毛主席诞辰1226是相映衬。青年毛泽东的半身雕像,浓密的头发、微锁的眉头、深邃的眼眸静静地守望着中华儿女。就是在这里,一代伟人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万里江山仿佛尽在他脚下,那种指点江山的恢弘大气让我心驰神往!这山、这水、这洲、这歌,孕育的是民族独立解放的希望,承载的是中国人勇于探索的精神脊梁,扛起的更是民族复兴的国梦,这叫我怎能不爱它!

湘水再清,橘林再美,也只不过是瞬间印象,很难持久地停留在我的脑海,真正留给我且弥足珍贵的是一种情怀,一种历史的情怀、一种革命的情怀、一种红色的情怀,这情怀历久弥新,就像那美丽的橘叶,让游人流连忘返,就像那流淌的湘江水,让人感到波澜壮阔,更像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期待和盼望。

橘子洲头,品感伟人情怀!传承革命精神,沐浴人生洗礼。用自己的方式,纪念和缅怀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他的音容笑貌和丰功伟绩时刻活在人民心中,他的思想光辉是坚定全国人民奋发努力、勤奋工作的信心和意志。

(陈怡)

 

上一条:已经没有了
下一条:已经没有了

·艺术范的《物友报》
·《物友报》和我的笔名
·我与《物友报》相伴十六载
·《物友报》创刊200期征文选登:《坚持原创》《最美遇见》《我与〈物友报〉的十六年》
·我与《物友报》的情缘
·《物友报》报送参赛的专版获奖
·《物友报》“文化园地”专版文化味儿浓
·我公司组织《物友报》通讯员参加培训
·我公司组织《物友报》通讯员参加培训
·公司《物友报》组织通讯员赴山东江苏采风

 发表,查看评论(0)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湖州市物资化建民爆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红丰路1633号  
电话:0572-2023915   传真:0572-2038754   信箱:hzhjmb@sina.com  浙ICP备08017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