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www.hzhjmb.com
四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物友报 - 2016年第04期 - 第四版 - 四版:
四版:
 
第四版  加入时间:2016-05-11 10:27:47     点击:1484

四版:

实习也人生

□海子

 

隔壁办公室来了一个大三的实习生。小伙子略显瘦弱,带着一付眼镜,每天呆呆地坐在沙发里,表情拘谨刻板,不苟言笑。那天早上,隔壁的门还未开,他茫然地站在过道中。我便招呼他进来坐。他木讷地应了一声,进来坐在门边的椅子上,不发一语。不知怎地,室内的空气渐渐凝滞起来,显得有些别扭,究竟是那孩子缺乏礼貌,还是他生硬的表情,破坏了这个美好的早晨,我不禁有几许感慨。

现今中国社会,孩子普遍缺乏自立的能力,无论是当前的教育体制,还是父母亲的溺爱,造就了这一切,也许在虚拟的网络中他们不乏生动的一面,但面对现实,茫然,自私,不善于沟通,甚至缺乏公德礼貌,不知感恩。随着娱乐、购物等消费形式的改变,电子商务风生水起,实体商业模式的各行各业都在萎缩消亡,社会实践场所减小,人际交往匮乏,年轻人沉湎于电子网络,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宅男宅女越来越多,人与人缺乏真情互动,人情势必愈加淡薄。长此以往,就连表达内心世界的表情功能也会退化,冷漠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麻木不仁的心,缺少自信,却又好高骛远。

记得小时候,父母教诲我最多的有两条:一是做人要勤快,不要偷懒,不要抱怨;二是对人要有礼貌,尊敬长辈,常说谢谢,那样就会招人喜欢,我一直努力去做好这两点。在后来成长的过程中,大伯又给我增加了一条:要笑颜常开。面部线条柔和,亲和力就强。我的尊容不算丑陋,但属于比较贫困一类,面对我的笑脸,大伯常非常仔细地端详一番,然后十分肯定地告诉我笑的时候好看多了。而今,女儿很喜欢一句电视剧台词:“笑口常开,好彩自然来。”还曾将它端端正正写在小学同学的毕业留言本上。

实习生这些天也有了一点变化,虽没有参与正常的业务工作,但不再呆呆地坐着,而是带了一本小说埋头阅读,偶尔还帮着打开水,洗茶杯了。再次来早了,不待我招呼就闷声不响地走进我办公室,兀自坐了,隔壁的员工上班后又一声不吭地离开了。我真想叫住他聊聊。记得女儿上高中那年,我曾跟她说了一段话:“人生在世,最重要有两件事,一是学会做人,做人要诚实善良,宽容感恩,人做好了,朋友自然多,事也就成了;二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是获取高等学历,学历只是求职的敲门砖,唯有自身的学习能力才决定今后成就有多大,旅程有多远,做个有心学习的人,世上无难事。”女儿笑嘻嘻地允诺了。她虽人缘不错,但生性慵懒,学习有心也难,而今这实习生如此情商,智商再高也枉然,今后的人生道路势必曲折难行,如逆水行舟需付出数倍于常人的心血才能更上一层楼,当然成长的过程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只是参透早晚而已,但实习期过长,就算范进中举也已“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实习生走了,我终究没能和他一叙,日后即便碰面也可能不认识了,但他的身影却烙在我心底,久久未能抹去,虽然我没有教育他的责任,但颇有歉意,唯有祝愿他早日豁然开悟,成为阳光大气的男子汉,去收获丰盈的人生。

 

 

春雨四月

□杨柳依依

 

在四月这美好的季节里,走到大自然中去,踏踏青、赏赏花、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仿佛才是春天最该做的事。

四月的美,不仅仅只是春暖花开,还有那令我心怀无限诗意的一场又一场的雨季。

春雨不同于夏雨的倾盆;不同于秋雨的沉闷,更不同于冬雨的冰冷。春雨如丝、如雾、如烟、如潮。透过春雨,世间万物如同写意画一般,淡淡地,蒙蒙地,若隐若现。

四月的春雨缓缓飘落下来,如缕如丝地飘落到大地上,那是春姑娘匆匆洒落的汗滴,它悄悄地湿润着肥沃的泥土,轻轻地唤醒那沉睡的草娃娃。小草苏醒了,舒展着身子,钻出了地皮儿,染绿了大地。春雨像一只温暖的手,慈母般地抚摸着草娃娃,大地更绿了,绿得生机勃勃。四月的春雨落到田野里,庄稼贪婪地吮吸着这甘甜的乳汁;春雨落到花朵上,花儿显得格外娇艳。春雨洗去了冬日的残迹,万物在春风的吹抚下醒来了,在四月的春雨滋润下生长了。多么神奇的春雨呀,它是朦胧的,又是清晰的。它给万物披上一件缥缈的纱衣,它又把万物洗涤得清新明亮。人的心情也好像被雨水清洗了、擦亮了,一种明朗、欢快的感觉在滋长。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好像一切都重新开始了,树是新的,新得绿芽满枝;草是新的,新得娇嫩纤弱;花是新的,新得含苞欲放。甚至连心情也是新的,心中只有一种清爽愉快的感觉。透过绵柔的雨丝织就的如烟的春纱,站在窗前,望着那些打着伞、匆匆避雨的行人,不由得想到:为什么要躲藏呢?让我们的身心一起来感受这春雨带来的清凉吧。我走进雨中,细小的雨滴打在身上,一点也不觉得冷,只有一种亲切、清新的感觉。

在四月中,可以体验寒冷冬季大地沉寂过后的万物复苏、体验花花世界的五彩斑斓。有句话说得好:有的人选择生活,而有的人只是活着。没错,我们不该被繁忙的生活所羁绊,我们应当学会转身,短暂的抽离,只有这样,生活的美好才能真正属于我们。漫步在广场上,心犹如萌芽般膨胀了起来;融融春色之中,到处是柳树桃花的倩影。满天飞舞的小鸟,各式各样的风筝都在湛蓝的天空翱翔。无数的孩子手擎细细的线,拽着风筝在地上快乐的奔跑:风筝是四月之子,是春天之子,所以才会快乐的翱翔于蓝色之空。

春雨四月天,清新而又婉约,是人们心灵绽放的春天,是爱,是暖,是希望。

 

排演《江姐》

□卢桑

 

今年春节刚过,传来了著名剧作家阎肃先生去世的消息,不禁令我回忆起50年前学生时代,一群在校读书的中学生,满怀热情排练,演出整场革命歌剧《江姐》那一幕幕难忘情景。

21世纪60年代初,部队作家阎肃编写了七场歌剧剧本《江姐》,由羊鸣、姜春阳作曲,解放军空政文工团演出,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剧本根据革命烈士江竹荺的英勇事迹改编,是新中国成立继《刘胡兰》后第二部大型原创歌剧。政治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居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节高潮起伏,歌曲优美动听。当时我所在菱湖中学是浙江省的一所重点中学,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生会的文娱部长与音乐老师及一帮文娱骨干商量,学校如能排演革命歌剧《江姐》,不仅可以起到政治思想教育作用,而且能活跃课外文娱生活。经过慎重考虑,并作了全面的可能性分析,作为一项建议向学校提出,学校领导经过认真仔细研究,支持并采纳了这一建议,并指出把排演《江姐》作为学生会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但不要影响正常的教育与学习。这无疑给了同学们极大鼓舞,喜好文娱的学生们奔走相告,校园内掀起了一股唱《江姐》、排练《江姐》的热潮。

学校毕竟不是专业剧团,排练全场歌剧《江姐》,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是同学们劲头十足,找来了全剧的台词、曲谱,自己动手刻蜡纸,油印。第一阶段是组织人员,确定担任角色,由一位有经验的老师任导演,成立音乐伴奏组,舞台布置与灯光、道具均由专门的学生负责,还有庞大的伴唱、合唱团队伍。第二阶段是熟悉剧本台词,熟悉唱曲,进入角色,伴唱、合唱训练。这用了1965年整个上半年的时间,有的同学们假期里也不休息。《红梅赞》这首优美动听的主题曲,响遍校园,几乎成了校歌。第三阶段是排练,这几个阶段费时最多,最辛苦。当年下学期,放学后,同学们一遍又一遍地边排练边听取意见,认真改进,直到大家基本满意。

1965年底,《江姐》剧组在学校大礼堂进行了一次彩排,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喝彩,演出基本成功,接下去是认真修改、完善,精益求精,在一年多的排练过程中,全体参加演出的同学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排练与学习的关系,有一半以上的演职人员是初高中毕业班的同学,面临着中考与高考,多排练一小时就少一个小时看书与学习,但同学们都能正确对待;二是正确对待角色大小,正面与反面人物的关系,但任主要演员的同学自不必说,就是演配角的、跑龙套的同学都认真地演好自己的角色,更有许多担任伴唱合唱、音乐伴奏、舞美灯光、道具等幕后同学,同样一丝不苟,完成好各自的任务。三是正确对待无偿排练与演出,为了排好《江姐》,同学们花费的心血与精力难以言表,没有任何报酬,没有一分钱的补贴,连所担任角色的服饰都要自己想法解决,但是没有任何人有半句怨言,表现出高尚的无私奉献精神。

1966年大年初二初三晚上,菱湖中学排练的大型七场歌剧《江姐》在菱湖戏院正式演出,全镇为之轰动。《江姐》的演出,在菱湖中学校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一段佳话。后来有同学曾将此事告之《江姐》的剧作者阎肃先生。阎老大为惊叹地说:“一所普通的中学,读书那么紧张,能排演全场《江姐》,我没有听说过,你们是哪里的学校……”

50年过去了,当年演《江姐》的同学,现在都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但于当年排演《江姐》的经历,回忆起来还是非常地亲切、难忘,深深地怀念。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作为经典保留剧目,现在已经是第五代了。有时在电视里看到,还是那样的精彩,好听,好看,激动人心。我们缅怀阎肃先生,感谢他为后人留下了这么一笔好的精神财富。

 

上一条:已经没有了
下一条:本报选送的三件作品均获奖

·四版:
·四版:

 发表,查看评论(0)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湖州市物资化建民爆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红丰路1633号  
电话:0572-2023915   传真:0572-2038754   信箱:hzhjmb@sina.com  浙ICP备08017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