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www.hzhjmb.com
情动阿尔山
当前位置:首页 - 物友报 - 2015年第01期 - 第四版 - 情动阿尔山
情动阿尔山
 
第四版  加入时间:2015-03-05 09:59:27     点击:1635

情动阿尔山

□章海耘

(接上期)

汽车刚刚停下来,一大片白桦林就映入我的眼帘,记得年轻时候曾经看过一部青春励志片,叫《白桦林中的哨所》。电影里浪漫的白桦林让人流连忘返,今天终于见到俄罗斯的国树——额尔古纳县树的白桦林,挺拔高挑,真是名不虚传。一位红衣女子在林中穿梭,引得人们份份拿起相机手机拍摄,算是弥补了年轻时的一个情结。出额尔古纳,车沿着额尔古纳河一路南下,河对面就是俄罗斯了,手机信号也是时断时续,沿途大片大片的草原连绵不断,据说,这里才是真正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深处。在这里,我看到蓝天白云之下的牛羊成群。几千头羊在山坡上漫步,看到了齐腰高的青草在风吹之下,羊群尽露,让我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诗句来。

10多年前,旅台作家席慕蓉应邀来内蒙古寻根之旅,始于赤峰,终于呼伦贝尔。途中,答应了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的要求,由德德玛出题,席慕蓉填词,在席慕蓉绞尽脑汁之时,汽车来到了呼伦贝尔,在这里碰出了火花。望着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望着这养育着大草原的额尔古纳河,席慕蓉终于写出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歌曲深沉、辽阔,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而额尔古纳乐队更是把大草原的宽广深沉凄凉演译得淋漓尽致。以至今日,此歌成为内蒙古的象征,一到重大节日必演唱,额尔古纳乐队也因此名扬天下。

而另一首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传唱的叫《鸿雁》的歌曲的来历更是传奇。

1790年,乌拉特西公旗旗庙的一世活佛莫日根巴特尔,在与妹妹分别几十年以后的见面会上,思念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父老乡亲之情油然而生。在王爷的欢迎宴会上,王爷隆重邀请活佛抚琴唱歌,活佛这时也不推辞,即兴创作新歌一首,名为《鸿嘎鲁》。200年后,大型民族历史剧《东归英雄传》拍摄,片尾曲选择了《鸿嘎鲁》,改名为《鸿雁》,歌词由词作家吕燕卫重新创作;曲调选用罗布生丹毕佳拉森创作的《鸿雁》原曲调,的确是旧瓶新装的杰作,加上额尔古纳乐队极具特色和充满忧伤的演唱,催人泪下,且荡气回肠。歌曲所表达的是欢迎四方亲朋、珍惜相互友情、相聚时光和众人齐聚的机会诸如此类的感情。委婉、悠扬、抒情、动人的蒙语歌曲,加上韩磊大气、质朴和动情的演唱,使人十分感动,倍觉震撼。

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我真正体会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那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是父亲的伟岸肩膀,那缓缓流淌的额尔古纳河是母亲温暖的胸膛。

阿尔山,是游子心底永久的归处,也是游人心中难以抹去的震撼悸动,值得一游。

(连载结束)

 

上一条:走马观花洛杉矶
下一条:赞《最强大脑》

·情动阿尔山(二)
·情动阿尔山(一)

 发表,查看评论(0)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湖州市物资化建民爆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红丰路1633号  
电话:0572-2023915   传真:0572-2038754   信箱:hzhjmb@sina.com  浙ICP备08017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