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月河,在岁月经纬里闪烁
——谨以此文献给母校百年校庆
□吴姚军
每每路过月河小学,我都会情不自禁停下脚步深情地凝视一会,尽管我在这学校读书也不到两年,而且时间已过去40年了,但当年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仍深深留在脑海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我作为当时名噪一时红遍湖城的原工农兵小学(即今日的月河小学)的样板戏《沙家浜》剧组成员之一,在《沙家浜》剧组里学习和生活常常印在我心头。
1971年春,全国上下掀起了普及“革命样板戏”的高潮,正在读四年级的我被学校选入由10位学生组成的进修组,在南浔小莲庄由当时的嘉兴地区京剧团突击教授样板戏《沙家浜》中部分场目的排练。经过10天的突击学习,我们回校再传授相关的角色和演排。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排演了《沙家浜》剧目中的第一场《接应》和第五场《坚持》,首次内部汇报演出一炮打响。学校领导当即作出了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谈之嫌的决定:举全校之力,排演《沙家浜》全本剧目!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起早摸黑利用空闲时间勤学苦练。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我们竟完成了在今天人们看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了《沙家浜》全本剧目的排演,首场演出相当成功,震撼了整座湖州城。从此,我们《沙家浜》剧组红遍湖城甚至整个嘉兴地区,每逢重大活动,必定邀请《沙家浜》剧组进行演出,当时湖城的工人俱乐部、工农兵剧院乃至工厂、农村常常出现我们剧组的身影。我清楚地记得在城郊农村大礼堂演出时,因人满为患无法控制,导致只演了序幕就不得不中止的事情,可见当时我们《沙家浜》剧组演出的效应。
那时,每逢演出,当我们这批十来岁的孩子穿着各色演出服、拿着各种道具从路上列队走过,两旁的男女老少都会出门观望,“啧啧’称奇。当时,有多少孩子因为自己是工农兵小学的学生而感到自豪,有多少家长因自己的孩子是工农兵小学的学生而骄傲,值得我回味的是小小年纪在当时学到的东西有很多很多。
虽然40年过去了,但我们仍清晰的记得当时的一幕幕,记得那慈祥可敬的唐雅轩校长、记得负责我们剧组的严厉而又慈母般的张晓英老师、记得当时作为学校工宣队的李明师傅、记得为剧组默默奉献的张纪平和郑以运老师,以及很多记得或不大记得的老师,也记得当时郭建光的扮演者刘建新、阿庆嫂的扮演者曹依萍、沙奶奶的扮演者姚萍及胡传葵、刁德一的扮演者姜海舟和陈凯。今天就职于金属公司的吕鸥,我们公司的章世昌、章同昌和章连昌三兄弟,也是当初剧组成员,而作为剧中刘副官扮演者的我对母校更有特殊的情感,我夫人和孩子都是在月河小学度过学习生涯。
作为老校友,我代表我们原《沙家浜》剧组的全体学生,代表我们全家祝母校百年华诞,更加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