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游(三)
□章海耘
到了厦门,鼓浪屿不可不去。鼓浪屿在厦门大学的对面,隔海相望,摆渡只需5分钟,鼓浪屿不大,面积才近2平方公里,却有2万人口。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明朝改称“鼓浪屿”。岛西南方有一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370年前,郑成功曾屯兵此地,在日光岩上操练水师,每天鼓声阵阵,这也是取名鼓浪屿的一个原因。在鼓浪屿的东面海边一巨石上有一尊高大的郑成功花岗岩石像,昂首挺胸,左手持剑,两眼注视着东海,人们说那是盼望着两岸统一。
鼓浪屿不大,名声却很大,岛上有两所大学,600余架钢琴,还有一座钢琴博物馆,因此又被称为钢琴之岛,音乐之乡。岛上有十多个流浪艺人自弹自唱,唱着自己的原创曲目,当然还有推销自己的专辑唱片,为音乐之乡的名称,而默默地努力着。
岛上有各国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将近1200多幢,曾经驻有英、美、日、法等15个国家领事馆,加上华侨在岛上投资建设,使得小岛有万国建筑博览园之称。当你漫步小岛,岛上街道小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两边尽是风景,只要你止步,随便看一下,身边建筑就是一幢上百年的老屋。比较有名的是15个领事馆、八卦楼、天主教堂,几乎每天有人在教堂里举办婚礼。据说林语堂与廖翠凤的婚礼也在此举办。
除了看建筑之外,当然就是吃小吃了。鼓浪屿有特色的小吃,当推“张三疯奶茶”,每天门庭若市。另外有新四海馅饼、班沙客奶茶和黄胜记肉松店等,所以人们去鼓浪屿,不买点东西的人不多,不管好吃不好吃,因为岛上有很多的铺子的食品是免费品尝的。中国人就是好面子的,吃人家嘴软,吃了就要买(当然也不强迫),这是岛上商家的一种推销技巧。
怀旧风格是岛上大部分房主们的基调,不管是店铺还是旅馆,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哪怕只是小小的一间。岛上文化气息浓厚,唯一的两所大学更与文化有关,一所叫音乐学院、一所叫艺术学校。岛上名人荟萃,名人中首推的是郑成功。第二位当为林巧稚,土生土长的鼓浪屿人,后学医,成为妇产科专家,一生中接生了5万余个婴儿,自己却终生未嫁,据说由于平均每天接生6个婴儿,没时间谈恋爱。林巧稚是中国第一个获得南丁格尔的医生,因怀念故乡,曾经写下:“我是鼓浪屿的女儿,我常常在梦中回到故乡的大海边,那海面真辽阔,那海水真蓝,真美。”
到厦门的最后一站,当然得去金门岛。说是看金门,其实就是看着金门县下的两个小岛,一个叫大胆岛,一个叫二胆岛。从码头上船,半个小时就到了。岛上郁郁葱葱,绿树成荫,船靠近金门岛100米,还看到一条白底红字的标语: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当我即将离开厦门的时候,我不禁问自己来厦门看到了什么,是九牧王的裤子还是红蜻蜓的鞋子、还是胡子王菜刀、是片仔王、还是漳州水仙花?答案既否定又肯定。
时光飞逝,许多人来厦门,却又离开了,许多人离开了,过几年又回来了,厦门真是一个令人寻味的地方。
(连载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