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圆梦“中国馆”
□卢桑
去年10月,上海世博会以7000多万观众达到成功精彩难忘的目标后圆满谢幕。而作为上海世博会标志性建筑——“中国馆”永久性地保存下来,让许多虽去过世博会却没有走进“中国馆”的民众可以再去领略一下“中国馆”的风采。国庆假期到上海,抽时间专程去浦东细细地参观了世博“中国馆”,可谓令人兴奋,大饱眼福,久久难忘。
“中国馆”大气、磅礴、雄伟、厚重,用几句话来概括:5000年的灿烂文明,60年的创业历程,30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诠释了中国城市的发展智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
“中国馆”的建筑极富特色,高69.9米,两部交叉的自动电梯从地面直通楼顶,4个大的立柱里面分别是4部直通楼上的电梯,立柱上面是一个5层楼的建筑,也就是“中国馆”的展厅,远看是个一层一层逐渐延伸的平台,顶部平台长宽均为139.8米,是东方元素与现代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建筑融合了东方传统文化思想所蕴含的和谐观与现代绿色环保科技。“中国馆”建筑以斗拱为架构,以冠帽、鼎、米、斗等为造型元素,以九宫格为屋顶设计,以叠篆为外墙纹理,外挑的椽口分别呈现“东、南、西、北”四个字,裙房外墙分别装饰有叠篆字体的二十四节气。“中国馆”内外有7种不同色调的“中国红”颜色,有深有浅,却浑然一体,富有中国韵味,体现了“和而不同”的中华哲学。
乘直达电梯登临“中国馆”的顶层,是“中国馆”展示厅的第一篇章——“东方足迹”。展厅的顶部是一个巨大、变幻且倒挂的城市,向人们展示着中国城市的飞速发展,以及丰富、多元化、美好的城市生活;在气势恢宏的圆形影厅里,一场名为《历程》的全景电影艺术向观众展示了“春天的故事”,表现了30多年中国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和人的变化。从影厅出来,“岁月回眸”向观众展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城市面貌、家居生活,精神面貌的巨变,进一步诠释了影片的主题。再往前走,巨幅的墙壁上流淌着一条“智慧的长河”——《清明上河图》,地面与墙壁浑然一体,水是流动的,人是活的,景物是鲜明的,栩栩如生,演绎着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智慧源远流长,文明传承永久不息。展厅的另一侧,“国之魂宝”4个大字分外夺目,进入里面一看,灯光下,4匹马拉着一辆古代的战车,车上的勇士手拉缰绳,目光炯炯,一尊西安出土文物——秦陵兵马俑,展示了中国的古代文明。“东方足迹”篇章其它几个单元,“城市生活壁画”、“希望的大地”、“童心畅想”也各有特色,让观者赞不绝口。
接下来把我们引入了“寻觅之旅”篇章,人们有秩序排队进入月台,登上一辆接一辆的轨道游览车,车子开动仿佛进入了一个穿越古今时空的迷幻世界,依次经过“桥区”、“斗拱区”、“城市规划区”和“园林区”,整个游程九曲十八转,通过一场轻松、动感、充满想象的骑乘,体验中国城市营建与规划的智慧和传承。“中国馆”最后一个篇章是展示“低碳行动”的专题,通过“自然警示”、“取之有道”、“用之有节”、“返璞归真”、“感悟之泉”5个单元形象生动的展示,向人们阐述了当今全球面临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的大环境下,中华传统智慧给予未来的低碳生活和低碳城市有益的启示。
看完“中国馆”出来,天已黑了,华灯初上,夜幕里的“中国馆”更加庄严、美丽、雄伟、大气。虽然世博会已经结束,但“中国馆”像东方巨人永远昂首挺立,她带给国人以骄傲,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