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
□陈卫星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宋代诗人曾几笔下的《大暑》就是这几天处于炎炎暑热中的我的真实感受。
晚饭后置身书房空调凉风之下,不禁感慨和好奇古人是如何消夏的?翻翻古帖,抄录数篇如下:
1、王羲之《今日热甚帖》:“今日热甚,足下将各勿勿,吾至乏,惙力不具,王羲之白。”
此帖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信,说的是:天太热,我俩各自待在家,你就别来了,我热得困乏,也不接待你。语言朴素简单,晋人的风韵扑面而来。
2、杨凝式《夏热帖》:“凝式启:夏热体履佳宜,长饮酥蜜水,即欲致法席……”
此帖是杨凝式写的一封信札,内容大致是,因天气炎热,送给僧人消夏饮料“酥蜜水”表示问候。酥蜜水是夏日解暑“神饮”,古时冬日凿取冰块,藏于地窖之中,待炎炎夏日取出,既可降暑,又可制造冷饮。这在当时是个高端解暑物品了。
3、蔡襄《暑热帖》:“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
蔡襄此帖讲到无处可避,这个实在经典,是真实感受,那就坐下喝点茶吧,安神静气还解渴。
4、米芾《逃暑帖》:“芾顿首再启。芾逃暑□山,幸兹安适。人生幻法中,□□为虐而热而恼。谚以贵□所同者热耳。讶挚在清□之中,南山之阴。经暑衿□一热恼中而获逃此,此非幸□□。秋可去此,遂吐车茵。芾顿首再启。”
此帖为致友人书札,米芾因暑热,带着家眷逃暑于山,幸兹安适。还是米芾过得悠游自在,他尽情享用“南山之阴”,一“逃”字则境界全出。
5、唐寅《吴门避暑诗》:“吴门避暑不愁难,绿柳荫浓画舫宽。石首鲜呈黄蜡面,杨梅肥绽紫金丸。密遮竹叶凉冰檐,散插榴花角黍盘。忽报洗天风雨至,一时龙挂万人看。”
唐寅消暑则喜柳荫画舫,水果拼盘尽情享用,最绝处是还有雷阵雨忽至,还能让我们也感受到一丝凉意。
6、文徵明《城居烦暑》:“城居烦暑避无方,野寺觅清凉。通湖阁外摇新竹,南熏度如在潇湘。醉倚何须雪槛,倦眠自有云床。晚来天气减炎光,归意已浑忘。山风不及湖风冷,移舟伤柳绿荷香。沙渚几群飞鹭,烟波无、断归航。晚凉斜倚赤阑桥,天远白烟消。酒醒顾见花间影,浮云散、月在林稍。野火青山隐隐,渔歌绿水迢迢。昔年曾此醉清宵。共倚木兰桡。白头重踏行春路,同游伴、半已难招。夜静山高月小,玉人何处吹箫。”
文徵明此词说是烦暑,其实词中尽是景物,想来应是入夜后炎热稍减,故词人此时文思敏捷,此情此景都能信手拈来。
摘抄至此,我忽有所思,儿时未有空调,鲜有水果冷饮,无欲无求,泥地上一躺,顿觉地气之凉爽,今日之热果真热乎?非也,心静自然凉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