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www.hzhjmb.com
毛主席词中的井冈山
当前位置:首页 - 物友报 - 2024年第6期 - 第四版 - 毛主席词中的井冈山
毛主席词中的井冈山
 
第四版  加入时间:2024-06-29 09:52:35     点击:159

 毛主席词中的井冈山

□陈卫星

 

刚去了革命圣地井冈山,心潮澎湃。不知道如何赞美井冈山,就跟着毛主席笔下的井冈山来一起感受吧。

192710月,毛主席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至19291月率领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毛主席在井冈山仅生活了一年多时间,但这是一生对此地魂牵梦萦,三次写了有关井冈山的词。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8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毛主席率三十一团将敌围困在永新县城,而朱德、陈毅则率领红军主力二十八、二十九团向敌占区茶陵、酃县进攻,迫使来犯之敌慌忙回援茶陵,因而击破了敌人的首次“会剿”。由于二十八、二十九团向湘南冒进,结果在郴州先胜后败,被迫向桂东转移。毛主席亲自率三十一团前往桂东迎还红军主力,留守井冈山的仅剩三十一团的一营,敌人正是乘此机会纠集四个团向黄洋界哨口进攻。黄洋界,距当年红军总部机关的茨坪约二十五华里,是宁冈、永新、酃县进入井冈山腹地的必经通道。井冈军民凭险抵抗,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965522日,毛主席从湖南长沙登车,经韶山、安源、三湾、宁冈而直达茨坪的公路上山。当日驱车经过黄洋界哨口时,毛主席下车仔细察看了经修复的当年放哨红军住过的营房,还站在哨口举目瞭望,思绪万千。当晚主席在茨坪住下。居住期间,于525日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从该词看出,毛主席对过去的成就不做过多的流连,一句不须看轻轻带过,而是积极地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此词表达了毛主席壮志凌云的政治抱负和绝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的坚定决心和胜利信心。号召全国人民树立壮志,勇攀高峰,努力战胜目前的阻力和困难。

 

《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19655月,毛主席在井冈山茨坪共住了七天。期间又写了这首词。上阕描绘了一幅井冈山壮丽的总体风景画图,下阕追忆峥嵘岁月。最终感慨中国人民迎来的解放,希望一切妖魔鬼怪全都烟消云落。

毛主席将一生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我辈亦当踏着时代的步伐,追随主席的足迹前行。

 

上一条:父亲节
下一条:二刷杭州科技馆

·毛主席的诗《诉衷肠》

 发表,查看评论(0)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湖州市物资化建民爆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红丰路1633号  
电话:0572-2023915   传真:0572-2038754   信箱:hzhjmb@sina.com  浙ICP备08017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