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友报》创刊200期征文选登
坚持原创
并贺《物友报》出刊200期
□乐恒
时值小满,艺人刘德华先生无辜躺枪,由他代言的奥迪汽车广告涉嫌炒袭,一时闹得沸沸扬扬。由此我想到了《物友报》自创刊至今的一贯要求,即所有作品均原创。
坚持原创很累,特别是文学艺术作品,司马迁坚守十四年,受尽牢狱刑罚之苦,写成了旷世之作《史记》;曹雪芹穷困潦倒,历经多年艰辛,写出了不朽名作《红楼梦》;陈忠实十年准备,四年潜心创作,完成了传世佳作《白鹿原》。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造就了数之不尽的优秀文艺人才和优秀作品,他们耐住了寂寞、忍住了贫苦、受住了折磨,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不达目标不罢休,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宝贵精神财富。而在当今时代,网络发达、信息充沛,如果想省心省力,把别人的成果拿来就用,则是极其容易的。但抄袭就像考试作弊、长跑比赛抄近道,一旦侥幸得逞,就如同吸食鸦片一样会上瘾,整天只想着少付出、不努力,迟早会败露出丑。这样的反面教材也是很多的。
坚持原创未必会成功,因为要成功必须对以前的优秀作品有所突破,或者形成前人所没有的风格特色,而前人的作品太优秀太出色,犹如攀登一座高峰,无论你怎么努力、用尽力气,发现还只处于半山腰,山顶遥不可及。但即便这样,坚持原创的精神不能丢,缺少原创的文艺作品就没有灵魂,优秀的民族文化也根本无法得到传承。所以坚持原创,保护原创作品是全人类唯一的选择、永恒的选择,《物友报》也将始终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虽然坚持原创未必一定会成功,但是创作的过程、奋斗的过程也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满足。就像登山虽未能到顶,但领略了山川的秀美、自然的奇妙、空气的清新,以及自己付出的努力、挥洒的汗水、留下的脚印,其过程也是十分美好、永存记忆的。
就如同那个原创的小满文案: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但并不要求一定要十全十美……
最美遇见
□柏拉图
我珍藏着一份2006年10月份创刊的《物友报》的报纸。我为何保存这份报纸呢?还得从我刚刚入职说起。
2006年10月,我入职现在的公司这个大家庭。每个人总有些爱好,我的一项爱好是看报纸,我觉得报纸上刊载的信息是鲜活的,每天都不一样,且内容丰富,既可以了解天下大事,还能增长知识。所以,当我第一次拿到《物友报》之后,它便成了我入职以后的精神食粮,每期报纸一出炉,我总要对着它看上一番。每每拿到散发着墨香的报纸,都能激起了我浓厚的阅读兴趣,每一篇文章都仔细咀嚼,生怕漏掉一个字,在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公司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质朴的职工形象。渐渐地,我也开始投稿,从一名默默的小“粉丝”到报纸上赫然在目地刊载着自己的名字,这个转变别提有多惊喜。十六年来,我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记录着、见证着公司的繁荣与发展;十六年来,我忠实地传递与公司息息相关的各类新闻,为大家做更深入的报道与分析;十六年来,我见证了最具温度的言语书写着一代又一代民爆人的奋进故事。
这些年来,《物友报》一直影响着和陪伴我从青年迈入到中年行列。这么多年的光阴在多少人的脸上刻画出沧桑,又会让多少白发爬满鬓间?我无比珍视我与它一起走过的日子,因为有它陪伴着我,感到很幸运!在各段历史关头和各个发展的源头,它独特魅力和特殊作用影响了几代民爆人,凡是民爆人都会把它看作贤者、能者、智友和引领者。
一纸风行十六载,踔厉奋发再起航。《物友报》即将迎来它的两百期,我期待它将更加久远,更珍惜与它一直相伴……
(627)
我与《物友报》的十六年
□钟华
公司《物友报》创刊已经十六年了,这也恰好是我进入公司工作的年限,这使我感到很幸运,在我看来它就这样一路记录着我、记录着我的周围、记录着我与公司同发展共命运的点点滴滴……
我还记得第一次投稿,那时的我在公司下属企业“机电”公司机械设备经营科,因为写作方法过于“稚嫩”,使得编辑老师对我的稿件进行了通篇修改,兴致勃勃的我深受打击,但殊不知那才是通讯报道的真正格式,使我羞愧不已。后来因公司需要,我的工作有了变动,投身于爆破作业施工第一线,工作的环境和奔波使得我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稿子再投给《物友报》,回头看来,这些许有点遗憾……
如今的《物友报》对我来说是一种“责任”:这是每个在职员工对企业、对本职工作应有的态度和原则,写稿投稿是参与公司的工作,而经常读报写稿则是关心公司发展,所以我认为只有积极关心公司发展、积极参与公司工作的人才能真正与公司同舟共济、共创辉煌。
如今的《物友报》对我来说是一种“感恩”:这份报纸,记录了“我”作为物友合唱团一员、代表公司参加市里演出的故事;记录了“我”作为物友篮球队一员、代表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参加篮球比赛的故事;当然,也记录了我周围“他”和“她”的故事……
《物友报》是我们企业文化大智慧的完美结晶,它发出的耀眼光芒将一直指引着我们继续朝着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