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奥运会
□卢桑
推迟一年举办的奥运会于8月8日在日本东京落下帷幕。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这一届奥运会可以说是冷冷清清的,看台上没有观众,运动员比赛的时候,全程都戴着口罩。本应该是华彩的开幕式,却以黑白为主基调,上演的也都是鬼灵精怪的节目,真叫人大跌眼镜。虽然中国赢得了三十八块金牌,名列第二(如果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可以说是金牌数第一),但整个东京奥运会看下来可圈可点的不多。
值得一提,令人敬佩的十四岁广东湛江农村走来的女孩全红婵,她以三个完美的十分夺得了女子十米台跳水冠军,这一枚金牌令场内外的人都感到意外,而事实上这个农村女孩为了给妈妈治病,刻苦训练,终于站到了东京的领奖台上,开启了中国女子跳水新时代。我看到报道,全红婵夺冠后,各级政府给她的奖励加在一起超过一千万,而各级领导各种媒体从她身上找出一些闪光点、夺冠的动力,全红婵回答就是一句话“好好练,赚钱为妈妈治病”,真是很朴实,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就是这么一句实实在在的话。全红婵是幸运的,她的家庭也是幸运的。她成功了,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纯真与朴实,丝毫没有矫揉造作。她这样说:“练的,慢慢一直练呗,我妈妈生病了,可是我不知道那个字怎么读,不知道她得的什么病,然后,就很想赚钱,回去给她治病。赚很多钱,治好她……”这样的理由,让全中国人泪流满面……
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国人一直引以为豪的中国女排,曾经创造了多少个辉煌“五连冠”“八连冠”,但这一次却实实在在地跌倒了,连小组都没出线。究竟怎么了?从事后的各种报道爆料,让我们看到我国体育界的一些弊端。郎平作为女排主教练,本应有绝对权力挑选队员,安排训练,却受到各省体委的干扰与制约,各个省都想把自己的球员送到国家队。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网,还有中国女排出名了,她们代言的广告不少……这样的球队到比赛场上不输才怪。中国女排的大起大落,也许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这是老百姓不愿意看到的,值得体育主管部门深思。
这一届奥运会一个最大的冷门,是来自奥地利的安娜·基森霍夫,为奥地利赢得了一百二十五年以来首枚自行车比赛金牌,是这届奥运会史上最大的冲击之一。没有教练、没有队友、没有队医,甚至没有国家的支持和补贴,安娜是单打独斗,凭借着她对这项运动炙热的爱心,出征奥运,并且得到了冠军,她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英雄。安娜是一个前途无量的数学家,发表了很多顶级论文的博士后。她选择参加奥运会不是为了国家荣誉,也不是为了奖金、地位,她只是想将自己的执着和孤独的梦想融合在奥林匹克的坚持和拼搏的精神中。在比赛中,她没有队友,也不顾常规的技战要求,像一匹孤独的狼,一开始就冲在了前面,这是世人认为只会耗尽体力、死路一条的战法,但她在赛后这样说:“不要太相信权威,我不是那种只会踩脚踏板的骑手,我要当自己的教练。”这个不寻常的奥地利女孩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做了精心的准备,计算自己的体能支撑的距离,计算每一种食物的营养度,计算自己对东京气温的适应度,计算一百三十七公里赛道上所有的一切可能……在自己构建的专业理论基础上,进行着艰苦的训练,最后在奥运赛场上完成了一头独狼的完美演绎。安娜的专注,纯粹的独立,给这个世界上了一堂课,真正的自由在高处,真正的高处在自我。安娜的所作所为,让全世界为之一震,在当今的体育界绝无二人!
应该说,中国的乒乓球队还是保持了一贯的优势,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但不得不说,乒乓球毕竟是以个人为主的项目,而且作为中国的国球,理应在国际比赛中独占鳌头。希望下一届的奥运会,在其他的一些项目中,中国的体育健儿能有更出色的表现,为中华民族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