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的麻糍
陈怡
新昌有个习俗,每年清明时节祭祖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打麻糍。第一次吃到老公从新昌家里带回来的麻糍,我对它没有一点好感,细细长长的麻糍里面裹着咸菜或是红豆沙,感觉这馅远没有湖州人做的圆子馅好吃,因为老公带回来的麻糍已经变得硬硬的了。今年清明前夕,带着女儿回老公老家,一大家子捣起了麻糍,爷爷辈、伯伯辈齐上阵,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用古老的方法打麻糍。
麻糍的原材料是糯米。做麻糍的前一晚,得把糯米浸在木桶里,次日早上把木桶放在灶头上,再把糯米要一层层地铺上去蒸。木桶底下的木板带有一条条长长的缝隙,方便蒸汽从木桶底下冒上来。待木桶中间的糯米熟了,再在上面撒上一层。蒸制的过程不需要盖盖子,但需要旺火,而且必须在一个小时内把整木桶的糯米蒸熟。
蒸熟后的糯米即倒入石臼里,用石杵与打年糕一样进行捶打,但需要两个人配合默契:一个人蹲在石臼边翻动米团,另一个人进行捶打,一锤一翻动。捶打麻糍是体力活,往往需要好几个人轮流才能完成。然后把捣好的糯米团放在撒了红薯粉的面板上,擀成一厘米厚度的圆饼,切成正方形的小块,白麻糍就做好了。
女儿忍不住拿起一块大块朵颐。看着女儿吃得那么香,我也没禁住诱惑,拧了一小口尝尝,软软的糯糯的,口感确实不错,到底还是新鲜的麻糍好吃。做完白麻糍,开始做豆沙馅,再把面团擀成约一厘米厚、十厘米宽的长条,把豆沙放在中间,两端捏住,最后切成十五厘米左右长度的条状。有些人家会把剩下的白面团和青艾草捣在一起,做成青麻糍,裹入红糖芝麻馅或是咸菜肉馅,别样风味。
新昌民间说“清明拿麻糍,见人头分麻糍”。清明节前做麻糍,是新昌人祖祖辈辈留下的传统,在外面工作的年轻人常常会买一些麻糍吃。
一口正宗的新昌麻糍,在咬下的那一瞬间也代表着一种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