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www.hzhjmb.com
秋思
当前位置:首页 - 物友报 - 2020年第10期 - 第四版 - 秋思
秋思
 
第四版  加入时间:2020-10-29 08:36:39     点击:947

 秋思

陈卫星

 

又至秋天,田野满目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远望无垠,于蓝天白云映衬下尤为炫丽。

古人悲秋,欧阳修谓秋天之状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廖。又谓秋是刑官也,属商声。商,伤也。

我独爱秋之丰稔。民以食为天,肚饿之人于最美之秋景亦会熟视无睹。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者实乃社会等级次序,即君臣父子夫妻之社会地位的划分,明确而言是分配的倾斜性。上古时受生产力制约,分配物多为食物,占支配地位之阶层不仅于在世时衣食无忧,死后亦陪葬大量礼器。早期之礼器多为陶器,后发展为青铜器,陪葬品“觚爵斝”之数量是贵族身份高低之标准,而此三器物均由饮食之酒器上升为礼器。最能区分身份之祭祀重器为“鼎”,此亦为食物煮具。故知儒家重要文献典籍《礼记》亦由饮食始,而丰收则是饮食之本。

丰收不易得,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三者俱得便有文景之治与贞观盛世,遇灾荒之年便饥民流离,饿殍遍野。旱涝蝗灾不可测,古人便设坛拜祭,以祈丰年。1062年,苏轼官陕西凤翔,值久旱无雨已有数月,当地盛传龙王居于城南太白山顶道观之池中,唐时太白山神被封为神应公,宋时降级改封为济民侯,久未下雨应为山神生气之故。东坡即刻上奏仁宗请求恢复其封爵,仁宗准奏。苏轼亲撰《祈雨文》并跪拜祈祷,祷文念毕,天空竟飘起小雨,次日又雨,复三日大雨,万民欣喜相告。东坡回城建喜雨亭,并作《喜雨亭记》,此皆史家所述。

江南多雨,水涝无常,故少求雨之举。值余少时某年,秋收逢雨,稻穗伏卧浮于水田,收割时穗已湿透,脱穗后又苦于连日阴雨,只能摊平置于室内阴干。数日后细芽欲破穗出,一旦出芽则不能粜米于粮管所。父母急,置一炉于室中,上搁一锅,每锅放谷少许直至翻炒至干,周而复如整整炒了三天,止时始觉握铲之双手均已起泡,且双臂疼至木讷,似非系我之身。今每忆之,感慨良多。

民生不易,民富则国富,温饱问题尤甚。历朝明君贤臣均心系于民。新朝换代或新君大典均有减租于民之举,然未有胜于今之免除农业税之策。加之今时生产力日高,又品种之改良,水利之改善,扶贫之精准,故产量大升,丰收之景盈目,仓廪充盈。祈雨求神已成往事。金秋之野,农人不再以稻谷为唯一栽种之物,花草树木间植田垅。游客纷至沓来,并相继用手机记录美景,安详恬静之村居图犹如画中。此情此景实乃民之幸,国之幸。

今秋余赴首都观故宫博物院馆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有感于民裕国安,遂使我等平民有此机缘,抚今思昔,作此文。

上一条:种在山顶的水稻
下一条:深坑秘境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查看评论(0)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湖州市物资化建民爆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红丰路1633号  
电话:0572-2023915   传真:0572-2038754   信箱:hzhjmb@sina.com  浙ICP备08017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