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全的小说有感
□秋芒
我和李全认识有十多年了。近日,收到他邮来的两本长篇小说《民工夫妻》和《红灯笼》,让我惊喜不已。
我利用工暇细细地品读这两部小说。尤其是《民工夫妻》这部小说,讲叙了在社会宏观发展的大潮下,被裹挟的民工阶层真实的生存状况,写出了民工群体的缩影。读后让我感动、感慨、潸然相互交织,五味杂陈。小说全方位展示了当下生活在城市一角的民工现状,把民工这个弱势群体的工作、生存、交往等描写得淋漓尽致。展示了民工在异乡生存的艰辛,所遭受的不公、歧视,都让人深感凄凉、无奈。在李全的笔下,一个个民工家庭的喜怒哀乐愁,呈现在读者面前。他用直观细腻的描述,把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他们所处的环境融为一体,符合人物的身份,一言一行道出自己心态和个性。同时,本书还展现出社会与现实的窘迫,民工与周边环境的隔阂,民工与房东的纠结等诸多因素……左右着民工阶层的彷徨、尴尬、压抑,也激发他们的抗争、悲愤、喧泄和愤懑。
李全对底层人物的描写是熟悉的。正因为对底层社会人们的了解,才能把他们写得让人动容、感叹。民工们生活在异地他乡,他们的油盐酱醋的点点滴滴,他们的身影,他们的音容笑貌,在李全的笔端,都活灵活现地站在我们面前。书中的人物、事件让读者产生遐想,产生共鸣,为民工的命运、前程担忧……但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民工阶层的不屈不挠,坚韧昂扬,顽强拼搏精神,催生了作家的创作激情。
李全的另一部小说《红灯笼》,是一部以湖州小西街和“重庆大轰炸”为背景的谍战小说。纵览全书,惊心动魄,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因我对四川不太了解,对当时的社会背景、风土世俗更不知晓。仅仅是通过李全在书中描写认知的。《红灯笼》一书赞颂了地下党的机智勇敢,化险为夷;揭露了军统自私和险恶用心;痛斥日谍诡计多端,凶残的兽性。故事的展开环环相扣,情节和场景险象丛生,紧紧揪着读者的心。
故事沿着历史事件的轴线发展铺陈。同时,又将关键人物及事件埋下伏笔,使故事更加曲折惊险和出奇不意。我认为《红灯笼》一书的写作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要查找资料,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也要熟悉,而这些都已远离了我们生活的年代。书中各个人物的结局,正面人物为党的事业而献身,让人扼腕痛惜,同书中人物的命运一起奔跑又牵情。
掩卷沉思,李全在这两部小说中,都着力刻画了饱满的人物形象,见证了李全的文学功底。从这两部小说里,我看到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不同的人物命运,李全都把握得恰到好处。人物的身份、语言与所处的环境相吻合。李全在观察大千社会、了解各色人物的心里活动,都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会。所以,在这两部小说里,写出了各自特色,才使读者对书中的人物、事件过目不忘,留下让人回味、思索的牵挂。
(秋芒,作家,现居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