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专版: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公司成立20周年,本报上期开展了以“公司·发展·员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此次刊发的文章是公司新老员工对公司成立20年的亲历见证。
我与公司共成长
时光如梭,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我在公司里工作已30多年。30多年来,我经历了公司点点滴滴的发展,回想起来,我从一个青涩的少年慢慢变成一个部门负责人,一路走来的历程,也正是公司发展的过程。
1987年,我高中毕业进入湖州市化工轻工建筑材料公司任仓库保管员,一年后又进入公司财务科,4年后调至业务部,从事化工业务。当时气体业务作为化工业务的一块,也就是说,我从1992年开始接触气体业务一直到现在。在从事这20多年气体业务过程中,我也慢慢地成长起来,也经历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从一开始的票据经营到仓储式经营,再到合资成立专业气体公司,到现在自有的气体充装站。气体品种也从单一的氧气、乙炔,发展到现在氧、氮、氩、二氧化碳、乙炔、丙烷、高纯特种气体、医用氧、混合气体等十几个品种。经营场地由当初的100多平方的库房,变成现在9000多平方的生产厂区,销量从当初几千瓶到现在年产10多万瓶气体,销售额达500多万元。气体分公司的发展仅是总公司发展的一个缩影。公司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所学校,伴随公司的发展,我也是一路走来,这一路上有欢乐,有汗水,有付出,更有收获。
当今社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要做大做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又离不开每位员工的奉献,所以,作为员工的我只有在公司良好的发展环境中施展自身的才华,为公司腾飞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史建忠)
发展的画卷
发展是“发”加上“展”,所谓“发”,就是发现、发力、发奋,而“展”则是展现、展示、展开;没有发就没有展,而有了展才能更好更快更强的发。这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开始它也许是一颗平平凡凡的小种子,一旦它生根发芽,就展现出了它不平凡的生命力;再经过吸收大地滋养,获取云天的滋润,它立杆抽枝,展示出它可以期盼的灿烂明天;随着时间的眷顾,四季的轮回,它终于成就了顶天立地,造福天地间的参天大树,恰恰又展开了它最绚丽的本色。
屈指算来,从我走进公司属下的“求是”公司那天起,至今已经是第6个年头了,6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和公司创业的领头人陈忠董事长相比,我只是一个学步的新兵,没有和他们一起经历创业的艰辛,开拓的磨难,前行的付出。但在这6年里,我的所见所闻,我的所经所历,汇聚在我的脑海中呈现出来的是一幅民爆公司在陈忠董事长的带领下,立潮头、抢先机、成不骄、失不馁,轻装时迅疾前进,负重时依然向前,与时代同步同节奏,不惜付出拼搏创新,天天向上,年年发展的波澜壮阔的画卷。
在这幅画卷里,有公司决策人定方向、明目标而孜孜不倦工作的伟岸身影;有企业全体员工在公司的统一号令下,统一行动砥砺前行的脚步声;有企业在改制转型阵痛发生时发出的冲破旧制时的呐喊声;有新建筑落成举杯庆贺的祝福声;更有在红船上,在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时发自肺腑的许党报国的诤诤誓言;还有那数不胜数的在困难面前、在风雨之中,领导和员工齐心协力、屡战屡胜的动人画面;还有在那佳节时段,正当万家灯火,家家团员之时,而公司的领导却义无反顾、顶风冒雪、出家门,离城市到乡下,走家串户慰问公司的老职工和困难职工,当他们走进那些职工家门的时候,那些带去的油、米、棉被在这一瞬间似乎不起眼也不重要,而他们冻红了脸庞、亲切的话语才是最可宝贵的。当两双手握在一起的时候,连拍片的人双眼在镜头后也是热泪涟涟。总之,还有很多画卷太美,务实正气。人在画中,不由得前行并欢呼。
这份美、这份力量、这份大气,其实它是真实地展示了公司的发展之路,发展之美。我想,发展是我们必须真诚面对的大课题,不能偷懒,更不能逃避。因为发展,才有了公司的今天,因为发展,才会有公司更辉煌的明天。
一幅《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成为绝唱。那是它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更可贵的是画面上处处可见的繁荣景象,告诉人们那是一个辉煌盛世。而今天在我脑子里公司的发展画卷,从质上来说大大超过了那张古画上的展示,其实这也很正常,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如果有人看见了我们的发展画卷,肯定会给一个大大的赞。
“发展是硬道理。”让我们记住这句名言,我也愿做发展中的一颗铺路的小石子,虽小不起眼,却坚定不移,尽心尽力,无怨无悔,再为公司发展的画卷添色加彩。
(沈进峰)
从公司两次搬家看发展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公司成立20周年。想过去,看今朝,感受颇多。无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丰硕的成果,还是公司取得的显著成绩,都会让人回想过去,展望未来。
公司自成立以来,已走过了20个年头。就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就可以从公司总部的两次搬家看公司的发展和变化。1998年10月28日,公司成立之初,仅有5个部门,公司办公地点在观凤路2号,这是公司租赁的办公场所。在这里,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忠带领员工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和延伸经营领域,于2002年,收购华楼饭店,物友气体公司、杭海橡胶轮胎公司,合并市矿产公司。2003年,公司投资控股组建湖州市平安爆破工程有限公司。成立天天放心早餐工程有限公司。2004年,收购市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湖州国谊旅行社、湖州金桥旅业传播有限公司,组建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平安广告有限公司。2007年,11月,公司买下了环城北路的飞英办公楼。在这里,先后收购了市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浙江求是电子信息有限公司等,投资组建了浙江凯立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2011年8月17日,公司又从环城北路搬迁至红丰路1633号(即现今地址)办公。这个占地3.2万平方米化建民爆园区是公司全资购买下的(包括分子公司等,全公司占地面积已达9.09万平方米),这是公司发展的又一见证。
公司每搬一次家,办公条件和环境都会好一次。如今公司下属3个分公司,6个全资企业和7个参股企业或项目,公司办公经营场地从一无所有到办公经营生产用房数万平方;员工人数比当初增加了20多倍;经营范围也从单一的商贸流通增加到集贸易、旅游、餐饮、宾馆等服务业和LED节能灯具、医疗器械等工业生产,实现了二三产业并重、多元化经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在公司发展的同时,无论是党建工作、企业文化、公益事业等多方面,都在发扬成绩、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勇于创新、努力工作。体现了公司“企业发展、回报社会”的真实理念。
20年过去了,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如斗折蛇行、回味弥久,有前进,有逆境,有发展,有挑战……展望未来,今后的路还很长,面对的困难还很多,相信公司上下一定会紧密团结、拼搏不息,创先争优、开拓奋进,勇攀下一个新高峰。
(巴山)
有惊无险的马路奇遇
今年5月下旬,我们民爆系统的同仁到建德县参加省民爆协会《工作通讯》通讯员会议,总公司派车接送。当天下午出发上高速公路,行程只两个来小时就顺利到达了建德县经济文化中心白沙镇。在白沙镇住了两个晚上,去回行程一路畅行,快速抵达。
可是,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如果湖州到建德白沙,汽车行程要整整半天时间,路况也十分的差,想快都快不起来。
这样快的行程速度要是在过去想都不敢想。记得20世纪80年代,在市燃料公司工作的我因与江阴港务局关系熟悉,被派往江阴港口从事煤炭中转调运工作。现在的民爆公司前身叫“湖州市化工轻工建筑材料公司”,所属化工科准备经营一批化肥(尿素),这批货物将经长江水运到江阴港口中转再通过内河航运至湖州。
1986年秋天,一辆吉普车载着老倪、小杨来接我,朱松方驾车。湖州至江阴200来公里路程,我们开车近4个小时。时间慢一点这倒没什么,已经习以为常。可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事情办妥后在回来的路上,朱松方开的那辆“老爷车”在湖州西门外九九桥不到“抛锚”了,任凭朱松方怎样摆弄,也没有办法将这辆“老爷车”“起死回生”。
此时,“老天爷”好像要与我们作对似的,天空阴沉沉的,像是要马上下雨,老吉普车像是老赖似的躺在狭窄的石子公路路旁一动不动。附近来往的车辆十分稀少,即使偶尔有几辆车经过都是外地的,人家不让你搭便车。那时的通讯又落后,想在附近借个“摇把子”电话与公司联系,又找不到企业。我们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天要转黑,又要下雨!
从九九桥到湖州城只有短短几公里路程,近在咫尺,然而我们是“可望不可即”。由于交通工具突然“撒野”,让我们几乎动弹不得。看着大家谁都走不了,都在一旁发愣,朱松方提议让我们先走,他与吉普车留在那里“相依为命”,慢慢想想办法将车子弄回去。
后来,我们是步行回湖州的还是搭便车回家,朱松方如何将这辆“老爷车”弄回湖州城的,因为30多年过去了,实在记不起来了。不过,这件马路奇遇、有惊无险的故事情景,至今使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现在想想蛮简单,如果车辆半路“抛锚”,掏出手机与家里通个电话派辆车来接一下不就解决问题了?然而当时的道路交通状况、通讯等诸多方面实在是太落后了。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通讯、建筑、科技、教育、交通、网络、军事等等各项建设事业飞速发展,所创造的“国际领先、世界之最”等辉煌成就令国人为之骄傲,让世界为之赞叹,像20世纪80年代我们遇到的上述“有惊无险的马路奇遇”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周顺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