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任教岁月
□吴姚军
今年教师节,与往年一样,我收到了不少祝福信息,都是我曾经的学生发来的。每每看到这些祝福词语,我不禁想起30多年前,有些荒诞而又富有少许传奇色彩的难忘任教岁月。
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严格意义上说是正式正规实施高考的第一年。当时已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年的我,一时心血来潮,通过一个多月的挑灯夜战参加了那次高考。我自知之明,知道数学、英语成绩肯定惨不忍睹。成绩发布时,我也就没脸面去拿成绩单,高考落榜是意料之中之事,就当是一次练兵。命运似乎决定这次高考让我和教师这一崇高职业有了一段今生都难以忘怀的情缘。当年国庆节,在湖城休假的我接到了常潞公社通过多方辗转过来的电话通知,让我10月8日上午务必去公社中学报到。当时的我一头迷惑,由于信息来往没现在那么发达,具体情况根本不得而知,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忐忑不安地等到8日,准时来到当时的常潞公社紫金桥中学。在校长室,从校领导急促的话语中我终于大概了解了基本情况,原来该校有两个高中毕业班,其中甲班(类似于当时刚流行的快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因工作需要被调到区中学任教,空缺则由公社自己想办法解决。当时师资力量很匮乏,尤其高中教师更是稀缺,公社分管教育的领导四处寻觅无果,便急中生智查阅当年高考语文成绩较好而又落榜的考生资料,得知当年环城区语文高考“状元”的我就下放常潞公社当知青时,才如释重负,马上通知让我去报到上任。于是,就诞生了高中毕业生的我任该校高中毕业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懵懵懂懂地听完校领导的工作安排,又懵懵懂懂地跟随校长去听了前任老师剩余的半堂课,伴随着第二节课的上课铃声懵懵懂懂地颤抖着双腿走上讲台。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望着下面50多个大多数年龄都比自己大的学生和后排坐着的校领导,前10分钟自己都不知道说些啥。自己给自己拼命鼓劲:要冷静,要相信自己语文实力,自己一定行的,第一炮一定要打响。
也许是我的确有当教师的天赋,也许是爹妈给了我人高马大的身材和响亮的嗓门,也许是我相对深厚的语文功底,能应付农村所谓的高中班教学。整个课堂从一开始议论纷纷一片到后来鸦雀无声,从校领导一开始满脸的怀疑到后来的惊讶赞赏表情,从学生们起初的一脸不屑到后来的聚精会神,在下课铃声响起时我知道我成功了。
很快,我融入了做一名教师的角色,全身心地扑在教学上,自己备课、做教案,在油灯下篆刻蜡纸油印各种教学资料,在全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的同时还担负着做一名班主任的职责,还要承担学校团总支、广播站、运动会,及宣传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校务工作。那时候,教学和生活条件很差,但自己似乎有使不完的劲,每天工作到深夜,努力辛勤的耕耘终于换来可喜的硕果。我执教的能力水平得到了学校上下的一致认可,当时的环城区教委也多次组织教师来听取我的示范课,在当时农村高中生基础水平普遍低下的现状下,我执教的班级在次年参加的全国高考(高中中专)考试中,其语文科目及格人数位于全区前列。
在送走公社中学最后一届高中毕业生后,1979年下半年,我转任公社中学首届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后又承担学校电化教育及初一初二的副科教学。也许自己对教师职业的偏爱,1979年底开始兴起的知青返城高潮也没让我心态有啥变化。1980年5月,我调至市物资局综合公司上班,期间,我仍代表紫金桥中学去双林参加吴兴区教委电化教育现场交流会,参加的作品获得了二等奖。
时光如梭,一转眼近40年过去了,一年多的教师生涯时间在人生长河里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足以在我人生轨迹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我执教过的很多学生现今都在不同行业岗位发挥重要作用,从政的甚至已官至副部级。我虽谈不上“桃李满天下”,但每每想起自己曾当过老师这事,总有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