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拥有首轮猴子邮票自豪(上)
□周顺荣
笔者是一个集邮爱好者,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到现在已有30多年的集邮历史,但还是属于那种只知收藏不知分类编辑更不知理财的“粗浅”型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常发行的众多邮票中,《梅兰芳》、《奔马》等六七十年代发行的JT邮票,因发行时间早、发行总量少、设计精美、使用量大等因素而收到集邮爱好者的宠爱有加,如今市场价值不菲。但还是比不过1980年1月发行的那枚首轮生肖邮票,即雕刻版庚申年猴票。这枚面值只有8分的小小猴票,眼下单枚市价已经突破1万元,如果是四枚连在一起的方联,不能以单枚论价,如果是整版(80枚),两三年之前市场价就已经达到了160万元。可想而知,其他邮票价值再高,也比不上这枚猴票的升值涨幅有多少倍了(但《全国山河一片红》则另当别论)。因而这枚红红黑黑的小猴票被集邮界人士和集邮市场堪称为“邮票中的王中王”或“风向标”。
说起那枚庚申年首轮小猴票,我曾与之有缘呢!在部队当兵的时候,曾是连部通讯员经常到附近的四平邮电所寄信取报或购买一些邮票之类,与邮电所的姑娘很熟悉。记得1981年1月初,那位姑娘通知我新邮票到了,问我要不要买一点。我过去一看,是第一轮的生肖猴票,红色底面一只木刻的小黑猴瞪着机灵的双眼目视前方,挺是炯炯有神。海岛邮电所规模不大,一般上面邮局拨发下来这些用于寄信的邮票数量有限。当时身上只有几十元钱,就一次买了四个版共320枚,心想可以寄贴320封信件了。
之后,这些猴票好多用在了连队公函或领导家信,我呢也沾了一点便宜,“假公济私”贴用了10多枚寄往家里的信件。三年后回到家里,翻出我寄回来的信件想看看邮票,让我失望的是,要么是封面上没有邮票只留半个邮戳,要么是没有信封只有信纸。一问家人何故,妹妹说她厂里的车间主任经常过问“你哥哥来信了没有?”原来车间主任也是个集邮爱好者,得知我寄回家里的信件贴有好看的邮票,将我每次从部队寄回来的信件封面上的邮票或被撕揭或连着邮票的信封大多被他要走了。无奈我又翻箱倒柜好多遍,终于找到一个封面底端印着“舟山大巨×××部队×××分队”红色大字的专用信封,信封右上角还端端正正地粘着一枚盖有印戳的8分面值的首轮生肖小猴票。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