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21日,本报编辑部组织通讯员前往乌镇采风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颇深,许多通讯员从不同角度抒写游览乌镇的文章,今特地选发若干,以飨读者。
乌镇杂记
□李全
一直以为乌镇景区与江南其他古镇景区没有多大的区别,无非是小桥流水,再加上几个古代名人留下的几座古建筑。当然这个想法在我游览了乌镇后,才发现有失偏颇。
当你真正走进乌镇时,会发现另一番景象:江南古镇的样式仍在,景区内却融入了现代化都市的韵味,而且商业味更浓。纵观江南古镇,如江苏同里古镇、湖州南浔古镇,与乌镇的“古”不相向上,都为江南有名古镇。作为古镇,自然少不了名人,像湖州的新市古镇、南浔古镇的人才辈出,特别是南浔古镇的名人可谓不少。南浔古时就耕桑以富,行商坐贾荟萃,为江南之雄镇。特别是南浔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富可敌国。今天,乌镇之名气早已超过南浔等江南其他古镇。是乌镇特有魅力,抑或其他?
乌镇一下子跃为江南古镇之首,可谓让人大跌眼镜。如果观其事物本质,或者加以想象,我们就不难看出,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发展之根本,既原因。作为江南典型的古镇,乌镇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名人茅盾故居更是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
从乌镇总体布局来看,河与河相连,连桥成路,流水行船,成亦路亦水的形式。水网体系连接京杭运河、太湖和乌镇的池塘、水井,解决了农作、饮用、排水、观赏、运输等水问题。更主要的是,古镇为“古”,现代建筑自然只能少许,或抑修建均成古色古香,完整保留“古”的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越来越快,但基本都为钢筋混凝土,样式虽各异,原理均为一样。城市可以复制,但古镇却不可。当人们不再为吃穿发愁时,享乐已成为一种趋势。若古镇还保留其独一无二的原始面貌和特色,这就是人们所期望的。无论是怀古还是休闲,“古”已经成为一种情怀。
再观其他古镇,现代商业味特浓为一个原因,古镇的改造尤为现代化。虽说为古镇,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特色,更别说其原始面貌了。特别是一些古镇修建现代桥梁,或填河造路。传统的粉墙黛瓦、砖木结构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高墙阔路、钢筋水泥楼房。传统民居、历史建筑被新建的方形建筑弄得支离破碎,地方正在逐渐消失。把江南特有特色和民俗风格的小桥流水化为乌有。
古镇是一定时期比较重要的建筑,显示了当时建筑艺术的精华和成就,蕴藏着传统优秀的民风民俗,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历史风貌,传承着历史的文脉和足迹,是人类的精神文明财富。因而,古镇其实不“古”。
过去的虽然过去了,但现在仍然来得及,保护古镇应当人人有责,是让人们记住先人先辈的智慧。通过保护古镇,可以继承和挖掘利用其历史文明财富,古为今用。但不应失去江南水乡原有的韵味与特色。
乌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陌生的乌镇
□卢桑
5月21日,周六,虽然天下着绵绵细雨,我都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物友报》通讯员赴乌镇采风。因为印象中对乌镇还是比较了解的。乌镇,地处嘉兴市桐乡境内,大文豪茅盾的故乡,与我的老家菱湖一样小桥流水,青砖瓦舍,朴实的民居,石板路。以前也多次去过,近年来,乌镇的名气越来越大,从去年开始,“世界互联网大会”每年都在乌镇召开,心里就有了些许疑问,乌镇究竟发展得怎么样了,竟有如此光环?
我老家菱湖原来也是一个江南小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颇有名气,根据茅盾写的同名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林家铺子》就是在菱湖取景拍摄的。小时候随祖母从轮船去上海。下午三点从菱湖开船,沿途就要经过双林、乌镇等江南水乡古镇。双林的三座石拱环桥、乌镇的京杭大运河,我最熟悉不过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苏南浙北成为江南古镇、旅游胜地而进入人们视野的有六个,即江苏省的周庄、同里、甪直与浙江省的南浔、西塘和乌镇。这些景点特色就是“古色古韵、小桥流水、老街老房”。让生活在高楼大厦、繁华喧闹的城里人来这里享受一份宁静、一份温馨,抒发怀旧、思乡之情。这些江南古镇中,甪直我未曾去过,其余五个我自认为是比较熟悉的,去过不止一次。南浔更是近在家门口,如今建设得也还不错,然而我不得不说,此次去乌镇采风观光,乌镇的发展之快,变化之大,名气之响令我刮目相看。原来印象中的乌镇变得如此陌生,与原来的江南小镇已相去甚远,展现在人们眼中完全是一个吻合当今时代的,让人们争相去观光游览的5A级旅游胜地。
乌镇现有东栅和西栅两个景区。2001年东栅景区,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游人开放,成为浙北古镇的旅游胜地。2007年,历经四载的磨砺的乌镇西栅景区坐船穿过元宝湖,然后漫步在景区内的石板路上,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置身于各种“古”的情景之中,让人目不睱接。虽然下着雨,但街上游人熙熙攘攘,兴致不减。我留意观察了一下,到乌镇来游览观光已不仅是附近地方的人,有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有不少外国人更饶有兴致地东看西望,听导游讲解。整个西栅景区沿河而建,精心打造,共有30多个景点,各色人群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留下难忘的印象。金碧辉煌的国乐剧院,精彩的地方戏曲评书,怀旧的黑白露天电影,旧时的娱乐仍然有着迷的魅力。在这里过夜的游客,晚上可到大剧院观看一场精彩的话剧,或乘小船夜游,品茗观夜景,当是一种雅趣,景区还有各种美食、娱乐,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今天的乌镇,国家授予了5级旅游景区的称号,可以讲当之无愧。
乌镇距湖州40公里,走高速公路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去年在《物友报》写过一文章《身边的美景》,乌镇就是我们身边不可多得、不可不看的美景,如今的乌镇变化之大,建设之美让人赞叹,值得去重新游览,观光一番。乌镇是江南水乡古镇的典型代表,被人们赞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之家”。这两年更是通过互联网大会,闻名世界,享誉世界,给中国增色增光。
乌镇随笔
□杨柳依依
初识乌镇缘于看了电视剧《似水年华》。当第一眼看到乌镇时,就被乌镇那种小桥流水人家,深巷石板路所吸引,更让我好奇的是这里曾经出了一位中国的文坛上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茅盾先生。
刚巧公司组织乌镇采风,我带着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期待和好奇走进了乌镇。
刚踏入乌镇的那一刻,便被乌镇这种祥和与宁静所迷住了,置身在乌镇中,恍如隔世。去的哪天虽下着雨,但游人如织,五彩缤纷的雨伞把古老的小巷装扮得绚丽多彩。迷迷蒙蒙的天空,如烟如雾似梦似幻的雨丝,湿漉漉的青石板,一个让人寻觅已久的本色乌镇就这样鲜灵灵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一直是人们向往的所在,在江南六大水乡中,我想乌镇是最安静最祥和的,她不为任何人所动,任何时候你去她都是那样祥和美丽,似乎她让你觉得她一直在等待,等待你去感悟她的似水年华,多少故事,轻描淡写,感悟她的祥和美丽家园。即使是今天,大量的游客走进了乌镇,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乌镇人还是那样平静和祥和,乌镇的水照样还是静静地流淌着,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美丽的故事。
雨中的乌镇令人难忘,虽无煦色韶光,却是一顾倾城。踏上潮湿的青石板路,呼吸着雨中泥土的芬芳,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细雨渲染下泼墨般的画卷。细雨湿流光,粉墙瓦黛仿佛将尘世的喧嚣隔绝在这个青黑淡雅的小镇外。
乌镇的老房子都是黑色的。和其他古镇一样,乌镇所有的房屋,都是临水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可乌镇还独创了最美丽的小水阁,它们都是空架河流之上,宛如建在水中,形成沿河而架的小水阁。下部用木柱或石柱打入河床,上架大梁,再构建房屋。远远看去,像飘在水上的小船,又比小船宽敞,微风吹过,河水轻轻流过,仿佛这些小水阁也在缓缓飘摇,便是一副活着的水墨画了。
乌镇,虽然没有杭州西湖的绝美,没有苏州皇家园林的气派奢华,但乌镇有着江南水乡独特的魅力,洗尽铅华后婉约的静谧。乌镇除了拥有江南其它古镇都具备的小桥、流水,和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外,更多地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这可能是它的历史最为悠久,文化最为发达的缘故。乌镇是有幸的,这里曾经走出茅盾这样的文豪。走进乌镇,又走远了乌镇,时光似乎在倒流,而梦也在延续,“细雨湿流光”的乌镇是江南温柔乡里的一滩湿迹,是一个任何人甘愿沉醉其中都不想醒来的梦。这是一方魅力无穷的天地。乌镇的温润,乌镇的艳丽,乌镇的清新,乌镇的鲜嫩,都一一绽现在绵绵不尽似有若无的细雨之中。
美丽的乌镇,永远的定格在最美的瞬间。乌镇,江南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江南多少人的梦想……
再见西栅
□海子
小桥流水,阡陌纵横
春色撩人,花香蝶醉
几许欢笑扑面来
似曾相识,
落花还流水
数载光阴从头越
黛瓦粉墙,记侧侧剪影
溜溜石桥,载盈盈心事
恍恍惚惚,重重叠叠
细翻阅,枚枚温润如新
剪不断雨丝万千
柔情,星星点点
清波涟漪梦幻
河道密布
将记忆切割
美轮美奂
春雨霁微
沾湿飘逸的衣袂
佳人曾俏立
雾霭弥漫,庭院深深
重门深锁笑靥
碧水粼粼,
倒映几多欢歌离愁
悄然入梦,
相忘江湖
只是此刻
心情无处放飞
越过这最后的台阶
且随乌蓬船荡去
另一个空间
亲密无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