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www.hzhjmb.com
四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物友报 - 2016年第1期 - 第四版 - 四版:
四版:
 
第四版  加入时间:2016-05-11 09:22:00     点击:1281

四版:

乡村年味

□李全

 

一次去乡下游玩时,看到田间里枯死的稻草与田埂上的绿树相映,几只鸟儿从低空飞过,远处飘着炊烟,一股浓浓的乡村气息扑鼻而来。

这是乡村年味。陪同的朋友感叹起来。朋友的感叹,也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过年的情景。那时候交通信息均不发达,但空气十分新鲜。只要一到腊月,年味就会越来越浓。特别是辛苦了一年的农民伯伯,都会趁这个时间收拾好家,以及道路,以此等待辞旧迎新。等这一切做好后,乡村飘来的腊肉香味就会把每个人带入新年的思绪里。

但对于年少的我更是喜欢乡村的嬉闹声,因为过年,能听到鞭炮声,能吃到好吃的,还能穿上新衣服,无论是作业,还是家务活,这些都可以不做,过一个无拘无束的年。最重要的是还能走亲串户,在村里、在集镇上,无论是认识的人还是不认识的人,只要见了面,都会相互问候和祝福。那年味、那气氛、那人情味,总是让人难以忘怀。于是,新年刚过,又期盼着下一个新年马上到来。

长大后,多半新年都是在城市里过的。因为住在城市中,看到的花草是绿的,看到天空也几乎每天一样,如果不是看天气预报,很难分清今天是何日。别说哪天是新年了,也忘记了乡下那种浓浓的年味了。

记得有一年,一直忙于工作,直到单位领导说明天开始放假了。问其原因,领导说明天不是除夕了吗?不是说自己忙到这种程度,是自己没有了时间观,已经忘记了年月的存在。有了这次经历后,也就数着日子上班,但也只是偶尔才想起要过年了。

出门在外多年,一直没有回乡下去过年,也习惯了在外面过年。偶尔也想回老家去过年,却一直找各种借口拒绝,先是买不上火车票,给自己说每年春运都难买车票,又何必去凑热闹呢?后来绿皮火车换成动车了,飞机票也便宜了,却仍给自己找借口,说在哪里过春节都一个样。到了除夕这天,也是随便烧几个菜,或者与几个朋友一起喝顿酒,这年就过了,全没有小时候的那种急切的期盼与向往,更没有了乡村的那种年味了。只是无论自己的饭菜烧得有多可口,心里却还是有一股淡淡的乡愁,让人难以忘却。

去年终于在年前回到乡下老家时,在路过集镇时,发现集镇人头攒动,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置办年货的人群络绎不绝,到处是火爆的场景。地摊上摆放着各种蔬菜、水果、海鲜、特产、野味等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超市里人流如潮,热闹非凡,你一篮、我一袋,大家忙得置办年货,到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

这才发现,乡村年味也一年一年地变化着,记忆里的年味仍在,唯一没有变化的是我。但小时候的那种乡村年味,已经成了一种回忆。

 

乌镇印象

□海子

 

冬日清凛,阳光灿烂的日子,随同好友江南水乡探胜寻幽,踏访向往已久的乌镇。

古镇虽历经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晚清时期青瓦白墙的风貌和格局。阡陌纵横的庭院小巷,参差错落的老屋廊檐,古朴的石桥,斑驳的老墙,一见倾心的惊喜令我肃然无声,唯恐惊醒这一镇子沉睡的古梦。没有丝毫张扬的心情可以挥霍,恍若穿越,早已走入逝去的前朝岁月,青石小巷空响,弥漫着遥远的幽寂,潜入戴望舒《雨巷》的寂寥中。盈盈绿水的轻澜,斜倚栏杆的旖旎,宛如潜入绿波便能直达龙王的水晶宫,邂逅温柔美丽的小龙女再续神话。鳞次栉比的小桥流水叙述着一段又一段美轮美奂的静谧时光,转角走来一位娉婷的前朝女子,一身蓝白花布小袄,轻盈地跨上河埠边一叶乌蓬小船,吱吱呀呀就隐入远方的芦花丛中……如痴如醉的我竟撇下了朋友相伴,多少年来无数次的童年梦境,世外桃源幻觉成真,浮躁的心骤然安静,穿梭于历史的浮光掠影间,不由得心神飘逸,悄然感动。

入住在古色古香的民居水阁,楼梯吱吱嘎嘎稔熟的声响将我又带回童年居住过的老屋。也是这般临河而建的砖木楼阁,和妹妹常在吱吱作响的楼梯上嬉闹玩耍,害得母亲时常担惊受怕。也曾依着阁楼窗框关注雨中来来往往繁忙的船只,细数成长的光阴,如今老屋早已拆迁无从寻觅。此时的水阁令我倍感亲切,焦黄的木板墙叙述着旧时的繁华,步履声声敲打出楼阁别样的韵律。推开临河的木窗,凭窗而立,眺望水阁迤逦,对岸杨柳依依,恋人相拥而行,荡悠悠的小船,满载古韵缓缓流过。如此清丽的小镇,又恰似小家碧玉般温存可人。

踟躇在文物般的古迹中,情不自禁会好奇先人在此间的生活状况。宅院一进一进伸展开来,穿堂入室,如同进入迷宫。岁月侵蚀,沾染了蛛网尘迹,略显荒芜凄凉,厚重的古风吹来,宛若颤动心灵的弦乐。森严的历史气息中,我仓皇出逃,唯恐迷失其间,站在苍苍的青石板街头,听萧声行云流水蓦然响起,如怨如慕,尽显古韵悠长,恍若身处藏龙卧虎的楼阁间,演绎着一幕侠骨柔情的英雄梦。

大把的阳光下有暖暖的遐想,金光镀烙的苍白老屋下只有红花绿叶唤醒游人的梦幻。叽叽喳喳的小鸟是冬日的精灵,忙碌地叙说着古镇不朽的传奇。乌镇,一切似曾相识,仿佛只为一个世纪之约,历经风雨,带着淡淡的忧愁,安静地等我相见。而今我来了,又走了,留一份念想,多一丝牵挂,待到春雨霏霏时,再度轻抚你明媚的新妆。

记得朋友曾赞言:“人生,就是一路不断的惊喜,但我不是匆匆的过客,定格在心底,来过,便不曾离开……”

 

玩微信

□卢桑

 

“嘀嗒”一声,手机响了一下,打开一看,是朋友转发的一条微信:“向你送上新年祝福。”然后出现了美丽的画面,响起悠扬的音乐,看了让人温馨、陶醉……自从有了4G手机,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特别是微信。朋友圈每天都能看到许多新信息,天下大事、古今中外,养生之道,做人的哲理、美丽的中外风景奇观等。

有了微信,原来不大联系的老朋友、老同学可以经常联系了。好的消息、好的文章、好的照片、好的音乐,大家相互转发,博彩众长,令人眼界开阔,思路开阔,消息灵通,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每天吃好早餐,打开手机,朋友圈里会转发来“历史上的今天”、“早餐三分钟新闻”两条信息,国内外大事,历史上的记忆一览便知。还有每日一谜,让你动一动脑子。微信上五花八门的东西太多了,应有尽有。我们老年朋友,则大多数喜欢交流如何养老、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各自外出旅游、休闲度假的心得体会,如何保持人老心不老的好心情。

每逢佳节,微信上的朋友圈就会热闹起来,各种祝福语,节日说辞,美丽的图画,悦耳的歌声,看了让人感觉心里暖暖的,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友情的宝贵。当然,自己也忍不住把好的信息转发给朋友。一个学友,去年到美国访问两个月,走遍了美国的城市乡村,对美国社会、人民进行深入全面地了解、访问,隔一二天就会在微信上发一篇文章,几张照片。文章很有见地,很有新意,让人看后感受到一个真实又不一样的美国,受到启发。一反思,其实我们中国人现今的生活有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比美国人差。

圣诞节、平安夜,几个老朋友相约携夫人一起到南京市郊汤山一号温泉泡温泉,过圣诞节。严寒的冬天泡温泉是很惬意很享受的休闲活动。泡好温泉大家又一起到酒店的大厅K歌、跳舞,喝咖啡,聊天。当然会有人即时把我们的活动传到微信朋友圈上,大家互致圣诞节的祝福与问候。

退休在家,以前只是看看报纸,看电视新闻了解社会,知晓国内外的大事。现在从微信上第一时间就能了解到,还有许多是在报纸、电视上看不到的深度新闻、评论、趣闻、老百姓的热点事件等等。以前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现在是“微信看天,人人皆秀才”。

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上下五千年,我们这一代是活得最幸福最快乐的人。这话说得不错,要感谢这个时代、和谐的社会。互联网影响、改变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记得中学时代,有一本畅销书《科学家谈二十一世纪》,书中当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预言,描绘21世纪的世界将是什么样的,科学如何发达,人们的生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同学们争相阅读,然后交流,憧憬我们未来的社会与生活将如何令人向往与美好。现实的发展远远超越了当时科学家们的预言。进入21世纪后,平心而论,我觉得应该感到幸福满足。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所享受到的生活条件,生活品质,是我们祖先、我们上一辈人无法享受到。但愿我们的未来的生活,我们的下一代,更加幸福美好。

 

过年

□山贤

 

这是一个民族的盛典

这是一个家庭的盛宴

人们把最好的衣物拿出来

迎接她

人们把最好的心情准备好

迎接她

所有的吉祥都属于这个民族

所有的祝福都属于这个民族

虽然北风呼啸大雪飘飘

人们的脸上却洋溢着

春天的温暖

 

人们开始洗刷

把那些房屋河流街道

一起洗刷

人们开始创作春联

把辣椒的红用上

把笑容与墨色调和

店铺要贴春联

作坊要贴春联

大门要贴春联

大树要贴春联
春联是通向春天的通知书

因为过年

我们就有了团圆

就有了一年一年的期盼

因为过年

我们就有了

对父母对儿女对朋友的牵挂

就有了常回家看看的愿望

哪怕相隔万水千山

都要义无返顾地回家

 

在车站的人流里

在超市的货架上

在菜场的吆喝里

在鞭炮的纸屑里

在孩子的笑声中

我们感受到了年的脚步

在厨房的声音中

在空气的油烟里

在拜年声里

在压岁钱里

在红灯笼里

我们感受到了年的味道

 

湖州书画撷英之叶文娟

 

叶文娟,19896月生于湖州埭溪。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吴兴区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现就职于埭溪镇上强小学。

 

文化园地

好运连连    老周/

 

 

上一条:已经没有了
下一条:已经没有了

·四版:
·四版:

 发表,查看评论(0)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湖州市物资化建民爆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红丰路1633号  
电话:0572-2023915   传真:0572-2038754   信箱:hzhjmb@sina.com  浙ICP备08017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