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标车回收攻坚战中的几个故事
2014年4月10日起,我市启动黄标车报废清理核查工作。10月20日起,我市专门设立黄标车淘汰补助联合服务窗口,打响了汽车尾气治理攻坚战。市物资汽车设备更新回收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车拆解报废机动车辆的企业,业务量猛增。截止11月底,该公司40余天共回收各种车辆2000余辆,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第一阶段回收任务。时涌现出了许多感人故事,这里撷取几个片段。
要做,就要做得最好
车辆回收进来,只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很多,譬如拆电瓶、拆卸GPS、放剩余燃油、拓印车辆发动机号等等。特别是临近11月底时,来报废的监销车特别多。所谓监销车辆,是指需要交通管理局下派专人进行现场监督销毁的车辆,多为运营车辆,如大中型载货车、客车等。我市监销车辆报废过程需要交警现场监督,“回收”公司员工立即将发动机号拓印下来。因车辆太多,又堆得十分密集,他们只能找缝隙爬到车下面去拓印。一旦遇到下雨,衣服裤子全都被打湿,而且没有时间换。即使换了,拓印下一辆车时,同样会打湿。负责该项工作的钱师傅却无怨无悔,他说工作就是工作,要做就要做得最好。这不但是他这样要求自己,也是公司所有员工这样要求自己。
最好最后一班岗
与钱师傅的年龄相比,老罗算是老员工了,下个月就将退休了。11月的江南雨天,除了凉,还有阴冷。冒雨工作是“回收”公司所有员工的常事。老罗却在这时感冒了,鼻塞、咳嗽不止。大家都劝他赶紧去医院把病治好,他却说这点病算什么。有一天中午,他实在撑不住了,就趁吃午饭的空档去医院挂盐水。可是盐水还没有挂完,他让医生给他拔了针管,又回了工作现场。事后,笔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舍命工作。他说,公司领导都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他们给我们带好头,作为员工,我们也要自觉做好,不然对不起这份工作。虽然我快退休了,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这点病算什么
因为场地小,车辆回收进来后,转送到南门外的指定存放地点。从“回收”公司到南门外的指定地点,需经过五一大桥,而五一大桥正封闭施工,只得从港南路经过二环西路,绕行一个大圈后,才能到达城外临时停车点,从而增加了司机们的工作量。有一天,司机老朱连续拉了三天肚子,仍然带病坚持工作。有同事过意不去,想照顾一下他,可老朱说,这点病算什么?我不能因为拉肚子,就要显得特殊些。
工作就是快乐
姚剑虹是一名会计,每天与数字打交道。她还兼着一份三县黄标车回收的复核、发放注销证和回收证的工作。尽管每天都要很晚才能拿到三县的数据,等她复核好要超过晚上12时,但她却无怨无悔。她说,工作就是快乐。“回收”公司总经理陈炳风说,只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团结协作、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小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