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www.hzhjmb.com
百期特刊
当前位置:首页 - 物友报 - 2014年第03期 - 第五版 - 百期特刊
百期特刊
 
第五版  加入时间:2014-04-14 15:19:45     点击:1117

走过百期历程  见证企业成长

《物友报》出刊百期致辞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陈忠

 

八载春华秋实,百期栉风沐雨。值此《物友报》出刊100期,我谨代表湖州市物资化建民爆有限公司董事会、领导班子对《物友报》出刊百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物友报》编辑部、通讯员以及八年多来一直关心支持《物友报》的全体员工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51228,《物友报》创刊号诞生,从此,它紧密伴随着公司发展的每一段历程,忠诚记录并见证着企业前行的每一个足迹。八年多来,公司上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斐然成绩:经营部门和员工队伍不断扩大,销售收入和税利成倍增长;办公经营场地增加到自有商贸工业仓储用地180多亩、办公经营生产用房数万平方;经营范围拓展为集商贸、物流、旅游、宾馆和医疗器械、电子节能照明产品生产于一体。近年来,公司不断扩大对外投资,积极致力转型升级,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公司与全体员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稳步提高员工收入、善待离退休老同志,注重弘扬优秀企业文化、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并先后获得“全国模范员工之家”、“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员工文化建设先进企业”等荣誉。

创办《物友报》,是公司当年的一项重大决策,旨在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报企业内部有关情况、反应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风貌。如今,《物友报》已经走过百期,我们在摸索中学习,在创新中提高,褪去创刊初时的青涩,正以成熟大方的姿态展现在读者面前。《物友报》不但塑造企业品牌、传播企业精神、提升企业形象,还以其特有的方式成功搭起公司与员工、公司与客户、公司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平台,成为公司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成为社会了解公司的一扇窗口。

《物友报》走过了百期历程,见证了公司成长和发展的点点滴滴,并得到广大员工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我们倍受鼓舞。100期,是一个里程碑,凝聚了过去的不凡成绩;100期,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需要大家精心耕耘和呵护。衷心希望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关注下,《物友报》越办越好,迎来一个又一个100期。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写在《物友报》出刊100期之际

□吴姚军

 

历经百期风雨的《物友报》,走过青葱的春季,走过激情的夏季,走过收获的秋季,走过严寒的冬季,从蹒跚学步到步伐稳健,用稚嫩的双手小心翼翼捡拾那些记忆的珍珠,一粒粒地打磨、抛光,穿成岁月的项链。

出刊百期,《物友报》始终坚持和追求“传播企业文化、弘扬企业精神、促进企业发展”的办报宗旨。每一期报纸,从采、编、写、改、排、校等无不凝聚着编辑的酸甜苦辣,包含了公司领导的循循善导和期待,挥洒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

如今,走过百期的《物友报》已经褪去了创刊初时的稚嫩,多了份成熟、坚韧,多姿多彩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公司宣传手段的创新尝试,通过记录企业改革发展的不同寻常历程,展示了企业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创下的不平凡业绩,同时,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全力塑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担当起一个成功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细细翻阅、精读百期报纸,不难发现,不仅在形式上图文并茂、编制精致,而且在报道内容上注重弘扬企业文化,成为连接各方的桥梁与纽带;通过高品味,全角度、多层次的表现形式,成功打造公司对外宣传的名片,成为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我们物资民爆人的窗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文化传播的推动,必须从观念变化开始。《物友报》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寻求发展,不断超越自我。

梦想不改,创新不变;激情长燃,服务永远;孜孜不倦,做到最好!让我们与《物友报》一起迎着风浪,奋力飞翔吧!一种信念,可以创造一种精彩,可以铸就一段传奇!

 

真有话要说

□梁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从创刊首期就一直在阅读的《物友报》出刊至百期了。看到了《物友报》发布的“征文启事”,说实在话,没有想写点什么。因为如果是大人物,那么不管写点什么都会是“蓬荜生辉”的;如果是我等小人物,那么总要有感、有悟、有故事。虽《物友报》200512月创刊首期起就寄赠我阅读,但我市有多家企业也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报刊。当时工作没有现在紧张忙碌,虽然一一拜读,但是视觉冲击并非特别强烈;纸张也是普通报纸,不如有些企业的高克数铜版纸,所以非常遗憾,没有将创刊号收藏下来。20132014的跨年之夜,相遇陈忠董事长,“严厉批评”我对《物友报》缺乏感情,没有为其写稿。如此,倒引发了我的沉思。细细想来,还真有话要说,尽管嘴笨笔拙。

一层意思,作为一份企业的内刊能够随着企业的成长发展,坚持不懈,常出常新,充分说明了湖州市物资化建民爆有限公司本身克服了这些年来大环境、小气候,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林林总总的困难、压力和不利因素,积极拓展、稳健发展,要不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二是《物友报》本身办报方向明确,真正做到很多报刊要努力去通过“走转改”来实现的“三贴近”。三是一直采用普通报纸,而不是有钱了,就走什么高档路线,来个高克数铜版纸精美印刷,脱离了报纸的本原。所以它为读者朋友喜闻乐见、生机勃勃。转瞬间已是百期矣,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才是闪闪发光的金子!

另外一层意思,和陈忠董事长的交往并不多,因为很少有工作的交集,又因为我是企业业务的外行,所以,他几乎从不和我谈他公司具体业务。那么,每每交谈些什么呢?回想起来,谈得最多的是他的发展宏图,是他的经营理念,是他的为人之道。

公司在上世纪末,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改革大潮改制重组。当年,经营范围单一,规模小、资金缺、人员少、员工收入也低。陈总和他的公司团队确立了“强基础,稳固传统主业;抓战机,开拓新的领域”的发展思路,诚信经营、开拓创新,艰苦拼搏、稳步前进。在美女山建造新的民爆仓库,改善民爆物品的储存条件;组建平安爆破工程公司;成立了危险品运输公司;整体收购原华楼饭店,提规模上档次;组建天天放心早餐工程公司,坚持十年每天供应“安全、卫生、营养、便捷”的放心早餐惠及民生大众;重组新国际旅行社,取得“出境旅游组团社”资格……

一桩桩、一件件,每一个项目的开拓发展,无不秉承着“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增强实力,回报社会”的永恒追求。他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当然也是这样实现了。

“员工收入和企业效益同步增长”,“与全体在职员工、退休员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正是这样的价值观念,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吸引人才;才能充分调动公司每一名员工的创造力、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激发正能量,取得包括退休员工的理解、支持,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经营之道说到底是为人之道,是“人道”。有了这样的人道,湖州市物资化建民爆有限公司必然是“上下同欲者胜”。

我们之间茶余饭后的“闲聊”,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主题,缺乏逻辑,当然毫无功利之心。我不会肉麻地夸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是每每如沐春风,十分感慨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藉此,作为一名接受馈赠免费阅读的、并不“忠实”的读者,衷心祝贺《物友报》百期志喜;衷心祝愿湖州市物资化建民爆有限公司事业兴旺、蒸蒸日上,为打造“四个湖州”,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添砖加瓦,贡献多多!

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能够再阅读《物友报》新的100期!不敢奢望再读更新100期了,因为我深知《物友报》生命旺盛,会100100期地持续出版,而我的生命却是有限的。不是吗!?

(作者系湖州市纪委、监察局调研员)

 

《物友报》的桥梁纽带作用

□史建忠

 

作为气体橡胶分公司负责人,每个月底都要到公司办公室领取《物友报》,然后分发到每位员工和客户手中,让他们充分了解公司及兄弟部门近期的风采和事迹。每一次,员工和客户拿到报纸爱不释手,这说明了他们非常喜欢这张报纸。这不由我深思起来,虽然只是公司的企业报,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笔者认为一个企业的存在价值和整体形象在取得社会的认可之前,首先需要得到自己内部员工的认可。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细胞,他们对企业的认同和信赖,是企业得以存在的基础。《物友报》把公司发展目标、方针政策、措施和制度等及时传递给员工,向员工说明和解释企业的有关决策、措施,人事方面的主要变动,经营管理方面的最新决策,以满足员工的知情权、知晓权,消除疑虑。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还有利于形成互相协作、彼此配合增强企业内聚力,将全体成员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信任与和谐的内部气氛。另外,《物友报》有效协调企业内部关系,形成和谐、协作的工作氛围。通过及时便捷的内部交流,可以有效协调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关系,协调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更加融洽。

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树立这样一个环境,首先要树立起内部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当一家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时,引起这种威胁主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来自企业内部的信心不足,凝聚力不足,互相拆台等等。企业内部一个人对企业的否定和质疑,将会产生水波反应,其影响在周围的同事中不断扩大,从而影响到政府、银行、新闻媒体、消费者等,对于企业的质疑增多,信心不足。

针对这一情况,公司《物友报》在起到了企业内部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员工的心声以及社会各界对企业的评价反馈回来,使公司在一种良性的、公开透明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我最爱看《物友报》第三版

□悠游

 

岁月总是在指尖悄无声息地流逝,不经意间,《物友报》迎来了100期,对于一份企业报来说,8年多的坚守实属不易,8年后依然生机勃勃更是难能可贵。

想必公司新入职的员工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那就是除了拿到一份公司的规章制度外,还有几份最近的《物友报》。从报纸上,大家知晓了公司的重大活动、经营动态和企业文化,原本一片空白的脑中豁然开朗,原来公司是这个样子的。进入公司4年多,每个月拿到新鲜出炉的《物友报》,我都会细细地翻看一遍,最先看的是自己的稿子,最爱看的是三版的内容。

《物友报》三版是文明窗口专版,它记录着公司党委、工会、团委的各种活动,也有部门,员工们感人至深、值得敬佩,或饶有情趣的一个个鲜活事例。在三版中,物友女子合唱团一路高歌,屡获殊荣;物友篮球队多次征战,展现风采;公司组织职工到海南、台湾、山西、桂林、日韩等地旅游,留下迷人的风景和美丽的身影;五届精彩纷呈的职工趣味运动会跃然纸上;每年公司文明部门(班组)、文明员工以及安全生产优秀班组、先进个人的光荣榜也在这里醒目呈现;还有公司对在职、退休员工的关爱,对社会的奉献以及《物友报》自身一路的成长和殊荣。从三版中,我读到了许多人的故事,有以诚待客、用心服务的“新国旅”导游,有默默无偿献血十余年的普通员工,有“学盯严俭细”的基建“大管家”,有在36毅烈日高温下坚持作业的爆破员,拾金不昧、智挫骗局的餐厅服务员……或许从未见到故事中的人,我却从《物友报》上认识和了解了他们,并被他们身上的正能量深深打动。

《物友报》已经100期了,它详细记述了公司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就像是公司的一部发展史、一本人物志,每个人都能在上面留下自己的文字,每个人都能成为那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作为一个通讯员,衷心地希望《物友报》越办越好,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物友报》给我们带来快乐

□蕙子

 

2014年春节前3天,与以往一样,《物友报》带着浓浓的油墨味如期送到了办公室。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发放工作中去。

打印,划割,黏贴,折叠,封口,我们熟练地操作着这每个过程,终于在节前按时寄出。

回首200512月,《物友报》诞生了,它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带来了快乐,也给我们带来一丝忐忑。记得第一期报纸到来时,让我们措手不及。那期报纸是铜版纸,特别厚实,十分难折叠,因为没有经验,我们手都被磨破出血。但经过我们分工合作,统计各个地址并进行汇总,打印,黏贴,将3000份报纸装入信封,在寄出的那一刻我们才如释重负。

八年过去了,近100期报纸的折叠和寄出,使我们不断积累了经验。虽然每一期70多张用不干胶纸打印的地址,我们必须用刀片一个个划割,很多时候一不小心手指就会被锋利的刀片割破,献血直流。为了按时发放报纸,几个小时固定着同一个姿势,折叠封口,每次都累得我们腰酸背痛。特别是月底的那几天,办公室里到处充满着刺鼻的浆糊味和浓浓的油墨味,这种混合在一起又说不出来的味道常常把我们几个熏得头昏脑涨。这个过程有些繁琐,有些枯燥,但想到能让员工和更多关心公司发展的读者及时尽快欣赏到《物友报》,我们坚持下来,并为之自豪。

八年多来,《物友报》历经青涩,蜕变,成熟,从跌跌撞撞到步伐稳健,见证了公司的发展。不经意间,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记录,学会了感恩。回首往昔,酸甜苦辣;展望未来,不胜美好,愿《物友报》随着公司的发展越办越好!

 

《物友报》使我受益匪浅

□张凯

 

第一次见到《物友报》的时候,以为是某家商场或者哪个单位发放的广告报纸,但仔细一看,发现报纸上并没有广告。虽然只是一张只有四个版面的小报纸,刊登的文章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最意外的是上面还报道了关于“新国旅”的新闻。顿时,对《物友报》产生了兴趣,再仔细一看,原来是总公司办的报纸。

第一次与《物友报》有联系还是在2011年做导游的时候。那时带了一个团去千岛湖旅游,回来时候因为旅游大巴车门出了点小故障,我立即着手处理。就这么一件自认为不起眼的小事儿,却被当时在车上的周书记写成了报道,刊登在《物友报》上。我看到这篇报道后十分意外,喜悦之余又有点惭愧。作为一名导游,这些事情都是应该做的。

2012年开始,我成了《物友报》通讯员,每个月都要给《物友报》撰写稿件。之前从没有此类工作经验的我,写文章写通讯稿遇到了很多困难,有时候拿到一个新闻点,但写出来的稿子既不生动,也不详细,文章生硬。华楼宾馆的周书记对我说:“小张的新闻点抓得不错,但在写作方法上欠缺些,在这方面要多努力。”自此以后,我就经常看看别的通讯员怎么把文章写得精彩,总公司也组织通讯员进行学习,学习如何写好消息,写好通讯,从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写作方面的知识与写作方法。

2013年,“新国旅”在《物友报》上开设了每两个月一期的旅行社专版,这对“新国旅”的通讯员来说,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挑战。一开始做专版的时候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发现不到新闻点,没有东西能写,使得我们的专版内容很少,甚至降低了《物友报》的整体质量。为此,旅行社总经理张勤还特意召开会议,对专版的写作提出要求:所有通讯员及员工要足够重视,既要完成任务,也要保证质量。作为“新国旅”的通讯员顿时觉得压力更大了。于是我就想到了一个最“笨”、但是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问”。每到有专版,缺少新闻点的时候,就跑到各个部门,一进门就问“最近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工作上有没有什么问题或者心得的地方”?就这样,有些不起眼的却很值得玩味儿的小事情渐渐地多了起来,新闻点也就慢慢多了起来。

《物友报》不仅是一个交流信息的平台,更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普通的通讯员,我很感激《物友报》给我带来的一切,并祝愿《物友报》越办越好。

 

董事长缘何为本报起名‘物友’?

□草木

 

经过回忆和搜寻,我终于找到了200511月启用、那本有些泛黄的《宣传记录》笔记簿。翻到第一页,纸上仍清晰地记录着1129日下午公司在华楼宾馆四楼多功能厅召开第一次通讯员会议的文字内容。

因为将于1228日创刊的企业报还没有一个“尊姓大名”,所以这次通讯员会议除了由蒋祖民老师现场作新闻知识培训辅导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发动各位“秀才”为企业报起个好听的名字。

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展示企业文化和建设成果,提升企业形象,公司决定创办一张内部报纸。通过内部报纸这个载体和平台,让员工了解企业发展情况、目标任务和当前中心工作,鼓励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凝聚力。

一张好的报纸应该配辅一个好的报名(头)。就在这次通讯员会议上,陈忠董事长要求在座来自公司各部门的22位(应25人,另3人因故请假)“秀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献计献策,为即将出刊的企业报起名字。小小的多功能厅“叽叽喳喳”、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有起名为《民爆报》、《化建报》的,也有人起名《企航报》、《物资报》什么的,罗罗总总10多个。这些所起的报名不是太笼统、没特色,就是与公司的实际对不上号,董事长当时不置可否。

在听了大家的意见或建议后,董事长冷不丁冒出了一句:“我想到了一个名字叫《物友报》。不知好不好,听听大家的意见。”

《物友报》?起先让我一愣,但过后我猛然醒悟过来:毕竟是公司董事长,既站得高又看得远,让我从内心翘起大拇指,禁不住连声说“赞”。虽然当时董事长没有作更多的解释,但是大家都说这个名字起得好!

董事长为什么为公司新办的报纸起名为《物友报》呢?我想,这里面是否包含以下深层次因素或涵义。20世纪90年代初期,原“湖州市化工轻工建材公司”与湖州其他两家单位联手合作成立了“三友气体公司”,在原经理陈忠的领导下经营运作相当成功,效益和业绩斐然。数年后,由于国家政策性原因,另两家单位相继退出,“三友”公司改名为“物友”公司。

2001年企业改制后新的公司(湖州市物资化建民爆有限公司)成立至今,陈忠董事长一直是公司的掌舵人。一直以来,他率领全体员工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原来的“物友”气体公司(新公司成立后更名为“气体分公司”),也在壮大,储存场地和经营规模已是今非昔比。但是由董事长领导的原“物友”时代那些开拓创业和创新精神没有变,至今仍被传承弘扬着。

董事长为企业报取名为“物友”,我想可能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与其他如金属、机电、木材、生资、燃料、农机等公司一样,化建公司也是经营生产资料的物资企业,主管部门为原市物资局。不论在计划经济年代,还是1992年之后的市场经济时代,都离不开曾经重视关心和帮助支持过我们的、包括市物资局在内的政府部门各级领导,以及新老客户和业务经营合作伙伴。虽然经营环境和经营规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们的“大恩大德”。联想到200511月的第一次通讯员会议上,包括我在内的20多位所谓的“秀才”们,为公司报纸起名时那些搜肠刮肚的热情,彼情那景仍记忆犹新。尽管当时名字起了一大堆,然而不如董事长那“一鸣惊人”的话语,因为他看得深、想得远,起名《物友报》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深邃睿智。呵呵!

 

 

 

上一条:已经没有了
下一条:已经没有了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查看评论(0)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湖州市物资化建民爆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红丰路1633号  
电话:0572-2023915   传真:0572-2038754   信箱:hzhjmb@sina.com  浙ICP备08017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