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
□陈卫星
不久前,与家人去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游玩。回湖后,意犹未尽,作此小文,略记一二。
福建土楼主要集中在闽西南永定、南靖境内,建造者多为客家人。客家人是指由北方平原各族迁入七闽之地后相对当地土著人而言。客家人的举族迁入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初期受当地土著欢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著担心客家人反客为主,加上客家人对生活生产资源的不断占有,进而形成了双方的对立、冲突,甚至于武力相向。客家人为了站稳脚跟并有效地抵御外来入侵,积极营建自己的家园,土楼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福建土楼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吊脚楼、云南“一颗印”并称汉族五大传统样式住宅。据说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比对卫星拍摄的照片时,误把土楼群当作中国的核反应堆大加研究。
查资料,知永定境内现有土楼23000多座,其形状有方有圆,兼有五角八角,更有方中套圆,圆中套方,蔚为大观。其中最富客家特色的圆形土楼有360多座。最大的圆楼直径有48米,最小的圆楼直径为17米。
车辆穿行在永定的山水村落之间,眼前掠过一座座雄浑、古朴的土楼,让你目不暇接,犹如置身在土楼的海洋里。在永定,圆土楼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经典楼型,单环楼单一质朴,两环以上的多环同心圆楼,楼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套。其中最富丽堂皇的是湖坑镇洪坑村的土楼王子“振成楼”;年代最久,环楼最多的为土楼之王——承启楼。
承启楼位于高头乡高北村。该村背山面南,潺潺小溪绕村纡曲而流,溪水清澈透明,鱼翔浅底,偶尔透出水面逐食,激起一波波涟漪。承启楼傍溪不远而建,气势恢宏,为永定县环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圆形土楼。它始建于明崇祯年间,鼎盛时居住800余人,现仍有300多人居住于内。该楼外墙为夯土所筑,底层墙厚1米多,自下而上递减厚度,独具匠心。进入楼内,知此楼共有四环。外环有四层,房间多为沿外墙内侧用木板分隔而来,再内侧为走廊。一层是厨房,二层为粮仓,出于防卫需要皆不开窗。三层四层为卧室,层与层之间内侧皆用木头支撑,巧夺天工。外环每层有72个房间,其规模让人瞠目结舌。第二环有三层,每层40余间房屋,皆为起居之用。第三环为私塾。第四环是祖堂,单层,两侧石柱上镌有对联,上联曰:“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下联曰:“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可见客家先人聚族而居时大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也。此联和谐自然,颇有气度,可惜的是楼内再也听不到孩童们朗朗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吆喝买卖声,使美妙之地逊色不少。试想若其楼之先祖此时端坐祖堂不知作何感想。
回程途中车上小憩。梦中客家先民的筑楼夯土声粗壮而又雄浑,女人们纺纱唧唧声悠远而又激扬,雨打在土墙上的滴答声清脆而又空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