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九寨沟景区滞留游客所想到的
今年国庆期间,九寨沟景区发生了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数千游客无法乘坐到景区公交车而滞留景区,直到晚上9时才有所好转。九寨沟海拔在3000米左右,秋季的白天温度十分低,到了晚上更是寒冷彻骨,滞留游客为表达不满,“攻陷”景区售票处,要求退票,景区也允诺退票。作为一个旅游从业者,看到这样的新闻,不免要去思考,景区没赚到钱,游客玩得一肚子气,为何会出现这样一个“双败”的局面?
有的人指责景区光卖票赚钱,不管景区承受能力,可是上网查一下数据,去年同时间进入九寨沟的游客数量大大超出今年,但为何去年没有发生这样的滞留事件?也有人指责游客没有素质,在景区私自阻拦公交车,致使交通瘫痪,景区公交车无法顺利上下行驶接送游客,但是游客为何要去拦车呢,如果我们是当时的游客,自己会不会也这么做?综合各方原因,其实有一点很多人容易忽视,那就是游客性质的改变,这一点其实是造成滞留很大的原因。根据景区数据统计,去年团队旅游与散客旅游的比例为7:3,而今年这个数字正好相反,散客人数大大增加,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旅游法》实施以后,各个旅行社都提高了旅游价格,所有很多人都选择自驾或者自由行。而团队游客在进入景点之前,导游都会在车上告诉游客如何游玩。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游客的素质问题。据说,这次滞留事件中,有部分游客带头拦车,其他的游客也就纷纷效仿,致使上山的公交车在山下就停驶了,道路上游客越来越多,景区公交车就成了一个“铁皮箱”,山下的游客上不去,山上的游客下不来。
这次滞留事件无疑给我们旅游业敲响了警钟,如何做好旅游这项工作,值得我们深思。结合我们旅行社自身,是不是可以带游客出游时,更好地提供服务,更周到地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问题,给游客全方位地提供景区介绍、人流预计分析、注意的问题,应急处置方案等等,避免此类不良事件再度发生。
(墨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