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有”闻的“螺丝钉”
——记“求是”车间技术顾问周建民
走进“求是”公司生产制造车间,你会发现一位戴着老花眼镜,在生产流水线上忙忙碌碌穿梭其间的老员工,他就是生产制造车间技术顾问周建民。提起周师傅,无论新老员工无一不翘起大拇指称赞:“周师傅是‘求是’员工的楷模,是‘求是’生产技术的‘万宝全书’,更是一枚默默无闻的‘螺丝钉’,拧到哪里都能发挥作用。”
作为湖州无线电厂的技术能手,周师傅于2004年9月10日到“求是”参与智能化模块和LED照明开发工作。在周师傅的眼里,工作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生活的依靠,更多的是对企业的一份责任,一种依托,一份期望。他对待工作就像平时做人一样,诚实诚信,踏踏实实。在车间,从灯具的外观到产品的内在技术等等,他都认真、仔细地进行钻研,掌握第一手材料,对所有产品了如指掌。对待工作,他是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虽已年近花甲,但在生产车间不论是装卸壳体,还是搬运灯具都跑在前面,以行动来影响和带领年轻员工。
今年3月份,安装在北京的一批路灯出现了故障,“求是”立即组织人员急速赶往北京抢修。当时,周师傅正在为岳父筹办80岁生日宴。接到命令后,他二话不说,整理行装和工具,连夜出发,赶往北京。三月的北京,寒风凛冽,
修理路灯,必须在晚上进行,他和抢修组人员一起,顶着刺骨的寒风,连夜加班,找出故障原因,及时抢修,受到了北京客户的赞扬。工作期间,公司经理问周师傅,岳父的寿宴会不会耽误?他朴实的回答说老岳父的寿宴的确很重要,但是北京的路灯必须修完,这是关系到“求是”在北京的信誉,工作不完成,自己肯定要留在北京。最终,北京抢修组在周师傅的带领下,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平时,周师傅对车间的技术工作,安全工作都时刻装在心里。2012年夏天,“求是”接到北京一单任务,每天加班加点,老化车间每天24小时都有灯具老化,由于盛夏高温,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周师傅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向领导汇报,公司领导马上组织人员昼夜值班,确保了安全。
周师傅学历不高,年纪不轻,但他凭对工作极端负责的责任心,对“求是”经营的各类产品,不论是电源、光源、反光瓦、铝基板,还是灯具的外形、喷漆,只要是与产品有关的技术,他都能潜心钻研,刻苦学习。技术部的年轻科技人员在进行科研创新时,经常下车间与周师傅进行探讨。周师傅总能另辟蹊径,创出一条道路来。此外,周师傅还十分注重对车间青年员工技术的传帮带,年轻员工在生产上碰到什么困难,他毫无保留,手把手地传授技术。
(袁燕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