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四千四万精神”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物资系统所弘扬倡导的精神。本报今年第1期曾编发了一篇《不能忘却的“四千四万精神”》,在公司员工中引起不小的影响。为此,本报编辑部特邀作者写了续篇,以飨读者。
由“四千四万精神”联想到的
□吴姚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物资系统开展“学大庆人,发扬‘四千四万精神’”的活动,广大物资系统职工借此东风轰轰烈烈投身其中,凭着“四千四万精神”,谱写出物资行业再创辉煌的崭新篇章。
“四千四万精神”的具体内容是:“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
踏遍千山万水,就是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出一条路来。譬如企业要寻找资金之路、销售之路、人才之路、转型之路、服务升级之路……这路那路,天无绝人之路,关键是有没有走万里路、爬万里山、“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坚定决心。走出去就有希望,坐在家里等天上掉馅饼,只能越等越被动,越等越困难。曾几何时,祖国的大江南北到处有我们物资人的身影,出差这名词在当时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风尘仆仆回来第二天收拾行李又出发的事例举不胜举,老掉牙的货车、过道上寸土如金的火车甚至是拖拉机,都是我们跋涉千里的交通工具。足迹和汗水换来了一笔笔业务、一张张定单和企业赖以生存的经济效益。
吃尽千辛万苦,就是什么苦都要吃,什么难都要尝,为了坚守今天,开创明天,绝不言苦。发扬光大吃尽千辛万苦的精神,正是化危为安、解困求生的法宝。记得当时为节省运输成本,笔者和公司董事长陈忠等一起雇用一条20吨的水泥挂机船,傍晚时分从东门仓库出发,吃住在船上。第二天早到省公司仓库,然后自己动手装货连夜返回湖州。当时时逢夏日,一路之艰辛是今天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当时我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这趟运输能为企业节省一笔不小的运输成本,作为公司一员再苦再累也值得。
说尽千言万语,就是用真诚的话语,不厌其烦地与人沟通,达到理解、谅解、信任、支持的目的。比如用千言万语说服投资者、销售商及其他合作伙伴,化解对方的疑虑,消除对方的不信任,指明合作共赢的前景。要以三顾茅庐的诚意,以不怕磨破嘴皮子的恒心,打破坚冰,开拓航道。原三友气体公司的老职工肯定记得,公司董事长陈忠当初为争取气体经营项目,不知多少次下班后蹲守在生产方有关人员的家门口,费尽口舌,用诚心打动对方,争取到了项目,这才有了今天日益发展的气体分公司。
历经千难万险,就是表明在目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需要一种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精神,需要一种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精神。要想尽千方百计,政企之间要通力合作,劳资双方要“抱团”取暖,既要保企业效益增长,又要保职工收入提高,还要调结构保转型;人心要安定,社会要稳定,精神文明要跟上……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我们同心同德,集思广益,殚精竭虑,方能涉险闯关。我们公司的老职工应该还记得1998年公司改制前的状况,用“账无分文、地无一寸、房无半间”来形容当时公司的现状毫不为过。公司董事长陈忠临危受命,就是凭着坚忍不拔、一往无前和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精神,从举全公司之力建造民爆器材仓库开始,率领全体员工一步步历经千难万险、克服种种困难走到了今天的辉煌。
“四千四万精神”是与时俱进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今天,我们重温和宣传发扬“四千四万精神”,对新形势下我们公司如何创新发展很有现实意义。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进一步弘扬光大“四千四万精神”,定会迎来更灿辉煌的明天。
|